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散文社2022-08-07 12:41:38327

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

最近很多人也都说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很多位皇帝,那么这些皇帝都有多少位呢?这些皇帝又分别叫什么呢?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分析学习看看。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执掌汉室大权十多年的外戚王莽觉得篡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这一年授意党羽渲染王朝更替异象、并上书推举自己“代汉”,最终接受了汉皇太子刘婴的禅位,建立新朝,自称皇帝。从这一年开始,直至汉建武十二年(36年),汉光武皇帝刘秀遣大司马吴汉率军入蜀击灭割据蜀中的公孙述政权为止,二十七年间先后有多人建元称帝、自称“天子”。而这些所谓的“皇帝”,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最终都没有被后世史书承认,他们事实上的“皇帝”身份也被彻底抹去,并成为了“位面之子”——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立帝王伟业过程中的踏脚石,以“阻碍汉室中兴”的形象留在了历史长河中。而这些人到底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和历史事迹,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加以叙述。

1、汉“皇太子”、“临泾帝”刘婴

刘婴,是孝宣皇帝刘询的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炀侯刘勋之孙、广戚侯刘显之子,生于汉元始四年(5年),他的血缘和汉皇室大宗已经很远很远了。

元始五年(6年)十二月,年仅十四岁的孝平皇帝刘衎因病驾崩(也有传言是被王莽毒死的),没有留下后裔。而他的驾崩则意味着其祖父孝元皇帝刘奭的后裔已经全部断绝,汉家皇室大宗因此绝嗣。要更立新帝的话,就必须得从孝元皇帝刘奭的兄弟、也即孝宣皇帝刘询的其他儿子后裔中去选择了。

孝平皇帝驾崩后,掌握中枢大权的“安汉公”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皇帝登基而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朝政,于是舍弃立年长宗室,而择孝平皇帝的远方族侄、年仅两岁的刘婴为汉“皇太子”,以承汉室宗庙。

居摄元年(6年),王莽立刘婴为汉皇太子,称他为“孺子”,自己则自称“假皇帝”(假是指“代理”,不是假冒的意思),“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一如天子之制。”西汉自开国以来的外戚秉政传统,在王莽的手上达到了顶峰。

初始元年(8年)十二月初一,做了两年“假皇帝”的王莽不愿继续伪装下去,于是逼迫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了传国玉玺,然后举行受禅礼,接受“孺子婴”的禅让,正式称帝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改元“始建国”。

王莽称帝后,降刘婴为“安定公”,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五县为安定国,尊孝平皇后王氏(即王嬿,王莽之女)为安定太后。但王莽不准刘婴到封国去居住,而是把长安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将只有四岁的刘婴软禁在安定公第中,和外界隔绝联系,就连保姆侍女等人也不允许和他说话。因此,刘婴长大后不识六畜,不善言辞。为防止天下人的议论,王莽还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为安定公夫人,以塞悠悠之口。

新莽地皇四年、玄汉更始二年(23年),倒行逆施的王莽败亡于更始政权之手,安定公刘婴得以恢复自由。此后更始帝刘玄招纳陇右豪杰赴长安入仕,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隗嚣等也在招募范围中。可是他的军师、平陵人方望以为“更始政乱,度其必败”,劝隗嚣不要去长安。隗嚣不听,坚持要前赴长安入仕,于是方望就留下书信,辞别而去。

汉建武元年、玄汉更始三年(25年)正月,方望见更始政权内部混乱,即将溃败,于是联络了安陵人弓林等人,决定趁局势混乱之际,从长安接走前“皇太子”安定公刘婴,拥立其为皇帝,以图大事,弓林等都十分赞同。当月,方望从长安把刘婴接走,和弓林等人率领数千人占据了临泾(甘肃镇原),于当地建立“临泾政权”,方望自称“总理庶务”,弓林自称“大司马”,然后奉刘婴为“皇帝”,预备用刘婴的名头在当地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进一步争夺天下。

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第1张

汉建武元年、玄汉更始三年(25年)二月,即将崩溃的更始政权得到了方望和刘婴在临泾割据自立的消息,更始帝刘玄大怒,立即派丞相李松率兵前往讨伐。李松出兵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临泾,将“临泾政权”一举剿灭,刘婴、方望、弓林等人都被李松诛杀。刘婴被杀这一年,才二十一岁,他死后,不知葬在何处,他的“皇帝”名号,也不被后世所承认。

多说一句:李松刚刚消灭了“临泾政权”,就在一个月后、也即汉建武元年、玄汉更始三年(25年)三月败于攻入关中的建始政权(赤眉军)之手,自己也被生擒。十月,更始帝刘玄向建始政权投降,然后被杀。刘玄被杀时,距离他消灭刘婴的临泾政权只有不到八个月时间。

2、“新皇帝”王莽

王莽,是孝元皇帝刘奭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二哥王曼次子。王氏是战国时齐国田氏的后裔,因为祖上田安在楚汉相争时期做过“济北王”,所以改姓王。王莽生于初元四年(前45年),此时其姑母王政君已经成为皇后快满四年了。

王莽之父王曼早逝,因此王莽少年时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在世的诸位叔伯都因为皇后的缘故而封侯并出仕,担任汉室公卿重臣,只有王莽没有得到封爵,在家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研习儒学。

阳朔三年(前22年),王莽开始入朝做官。他办事仔细,待人恭敬,侍奉伯父王凤(大司马)极为恭顺,所以王凤临死前嘱咐妹妹王政君要照顾培养王莽。孝成皇帝也认为这个表弟很有才能,对其多有重用。

在姑母和表弟的栽培下,王莽先后出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封新都侯,并于绥和元年(前8年)继任大司马,成为汉室第一重臣。

绥和二年(前7年),王莽的表弟孝成皇帝驾崩,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孝成皇帝以弟弟定陶共王刘康的独子刘欣为嗣子,即孝哀皇帝。王莽因为不属于孝哀皇帝的外戚家族,于是被排挤出朝,到封地新都(河南新野)隐居,闭门不出,安分谨慎。

元寿二年(前1年),孝哀皇帝驾崩,没有子嗣。太皇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立即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逼迫哀帝宠臣、大司马董贤自尽,并下诏要求公卿们推举新任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纷纷举荐新都侯王莽,太皇太后诏命王莽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王莽再次掌握了至高权力。

王莽重掌权力后,拥立孝元皇帝唯一在世的皇孙、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登基,即孝平皇帝,王莽本人则代孝平皇帝处理政务。此后,手握大权的王莽政治野心开始逐渐暴露,他排斥异己、拔擢顺从自己的党羽,又将触犯忌恨他的人尽数诛灭,汉室社稷逐步为王莽掌握。

元始五年(5年),孝平皇帝驾崩,有传言是被王莽毒死的。之后王莽立孝宣皇帝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称“假皇帝”,代理天子处理朝政,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

王莽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掩饰、沽名钓誉,最终由“假皇帝”、“安汉公”再进一步,一手操控“禅让大典”,终于在初始元年十二月(9年1月),从皇太子刘婴手中接受“禅让”,夺取了汉家江山,登基称帝,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国。

篡位称帝后,为了显示“天命所归”,王莽采取了一系列“复古”措施,以迎合“禅让”更替,史称“王莽改制”。但王莽的复古行动有利有弊,而弊多利少,因其盲目崇古空想,不切实际地推行各种复古政策,使得上至地方豪强、下至平民百姓的利益都被深深损害,民怨极大。

同时,新莽统治时期全国的水、旱天灾接连不断、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平民百姓死于非命、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这些事情的发生,使得地方上的百姓们人心思汉,民间反对王莽统治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至新莽天凤年间(14-19年),越来越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得民怨迅速沸腾,百姓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开始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天下四处纷纷兴起了反对王莽统治的起义军,其中赤眉、绿林、铜马等义队伍军最为强大。同时,地方上的豪强们也不满王莽的倒行逆施,开始乘势举兵对抗新朝,王莽的统治摇摇欲坠,新莽王朝处于海内分崩、天下大乱的境地。

此后天下群雄四起,海内各地都兴起了反抗新莽的义军。地皇三年(22年),汉室宗亲、南阳舂陵刘氏子弟及南阳郡豪杰合兵一处,打出“复高帝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正式举兵反莽,当时的人们称舂陵刘氏的军队为“舂陵军”。此后舂陵军先后联合新市、平林、下江三家义军,合称“绿林军”,并大破王莽派来镇压义军的甄阜、梁丘赐等部,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初一,在大胜新莽军队后,经过绿林军内部一系列利益交换、及各方势力相互取舍后,出身舂陵宗族、个性优柔懦弱、迂腐而没有大野心的刘玄在淯水(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被绿林军推举为帝,复国号汉,改元更始,即更始帝。绿林军建立的政权即“更始政权”,也称玄汉。

新莽地皇四年、玄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更始政权的太常偏将军刘秀从阳关(河南禹州)出发,率步骑万余人驰援被新莽大军重重包围的昆阳(河南叶县)。刘秀以三千军队迂回侧后,偷渡昆水(叶县辉河),向新莽军大营发起猛攻。新莽将领王邑和副将王寻率万人出战,被刘秀大败,王寻战死,王邑败逃回营,新莽诸将不敢出战,只得固守营垒。昆阳汉军见城外援军得胜后乘势开城出击,和刘秀援军合兵一处攻击新莽军。

新莽军遭遇前后夹击,军心大乱,纷纷夺营逃窜,混乱中互相践踏,死伤惨重,败军涉水时又被淹死无数,致使昆阳城外尸横遍野,滍水为之不流。号称百万的新莽大军全部覆灭于昆阳城下,天下为之震动,新莽政权由此土崩瓦解。

昆阳大捷后,汉军再接再厉、西进攻击关中,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新莽。更始元年(23年)九月,汉军胜利攻入关中,王莽无计可施之下,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妄图以此挽回局面,但没有任何效果,徒增笑料。

当更始政权军队攻入关中后,长安的市民蜂拥而起,响应汉军举行起义,并自发攻击皇宫,王莽在一片混战之中从皇宫逃往渐台躲避。随从王莽守卫渐台的千余侍卫死伤殆尽后,王莽被义军士兵、商县人杜吴杀死在渐台,校尉公宾斩王莽首级悬于宛市之中,其尸体被分裂数十块,建立十五年的新朝就此覆灭。

因为历朝历代都视王莽为“伪君子”、“篡位奸贼”、“野心家”,所以当了十五年天子的他不被后世史书承认为正统皇帝。

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第2张

3、玄汉“更始帝”刘玄

刘玄,高皇帝刘邦九世孙,孝景皇帝刘启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其家族世系是:高皇帝刘邦--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舂陵节侯刘买--舂陵戴侯刘熊渠——苍梧太守刘利--平民(地方豪强)刘子张--刘玄。

刘玄之父刘子张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闹事而误杀了当地亭长,因其是汉室宗亲、南阳豪族,所以没有被惩罚。王莽代汉后,亭长的儿子向刘家报仇,杀了刘子张的次子刘骞。于是刘玄联络地方豪侠少年准备为弟弟复仇,没想到被人举报结党作乱,不得不出逃避祸。此后刘玄隐姓埋名,逃亡于各地。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天下大疫,民间十室九空、不得为生。各地豪强及平民们纷纷聚兵自保,先后有绿林、新市、下江、平林等名号军建立,刘玄所在的的南阳舂陵刘氏宗族子弟中,也有刘縯、刘秀兄弟等人趁机起兵,反抗新莽政权。舂陵刘氏子弟的军队就叫做舂陵兵。此时,四处躲藏仇家追杀的的刘玄没有投奔自己的宗族舂陵兵,而是投靠了平林兵的首领陈牧,担任平林兵安集掾。

地皇四年(23年),各地义军汇集于一处,统称为绿林军,并大败王莽派来讨伐义军的甄阜、梁丘赐等部,斩杀甚众。刘玄在此期间立下了一部分功劳,被封为更始将军。

绿林军接连击败王莽军队后势头旺盛,但联军的统一指挥问题也被摆上了台面。绿林军是由各地平民豪强起兵汇集而来,各军首领出身不高、号召力不强,而舂陵刘氏的首领刘縯(光武皇帝长兄)身为汉室宗亲、深孚人望,英姿勃发,凭借军功和正统的皇族身份在绿林军中受到很多人支持,一度有人要求奉刘縯为皇帝,统一各军指挥,中兴汉室以对抗新莽政权。

可其他绿林军首领担心刘縯太过于豪气,害怕他成为皇帝后会大权独揽,从而限制打压并清除掉其他义军系统的势力,于是坚决反对奉刘縯为帝。经过绿林军内部激烈的争斗和利益交换之后,同样出身舂陵刘氏宗族、且为人懦弱迂腐,没有多少野心的刘玄得到各方面认可,被一致推选为新皇帝人选。

玄汉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初一,南阳淯水(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刘玄登坛祭天、即皇帝位,复国号为汉,改元更始,建都宛城,拜绿林军首领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新市军首领朱鲔为大司马,舂陵军首领刘縯为大司徒,下江军首领陈牧为大司空。刘玄建立的政权被称为“玄汉”,刘玄即更始帝。

因为嫉妒和猜忌功劳赫赫、威望甚隆的同族兄弟刘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心胸狭窄又嫉贤妒能的更始帝在更始元年(23年)五月借口大司徒刘縯跋扈犯上、不听号令,将其设计杀害,此事使得舂陵刘氏宗族子弟对其大失所望,纷纷脱离了玄汉的阵营而自立。刘縯的弟弟刘秀强忍悲伤,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更始帝认为刘秀已经畏服,加封他为行大司马。

当年十月,更始帝派刘秀前赴河北,镇抚当地豪杰,使他们归顺玄汉政权。刘秀在舂陵子弟及自己亲信部属的大力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割据河北僭越称帝的王郎,壮大了实力。更始帝听闻后深感不安,加封刘秀为萧王并让他移交权力军队,立即返回长安听用。刘秀拒不交出军队,正式和更始帝决裂,自立于河北。

更始元年(23年)九月,更始政权大军攻克长安,王莽被杀,新朝覆灭。次年,更始帝进入长安,宣布“中兴大汉”。但更始帝在长安不理朝政,一味享乐,政务一委自己的岳父赵萌,并大肆封赏亲近佞臣,就连他的仆役厨师都得到了官职和赏赐。大臣们怨声载道,百姓也讥笑讽刺说长安城中是“赵萌政权”,还编歌谣嘲讽更始帝:“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此时,已经自立于河北的刘秀在部将的拥戴下,在当年六月于河北鄗城(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正式登基称帝,建元建武,建国号汉,刘秀即汉世祖光武皇帝。

更始二年(24年)十月,另一部起兵于山东、主要由贫苦农民组成的义军——赤眉军了解到关中的更始政权腐败涣散、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于是其首领徐宣、樊崇、逄安等决定发兵西进直驱关中,消灭更始政权。进军途中,赤眉军首领拥立高皇帝刘邦十一世孙、城阳景王刘章后裔、故式侯刘萌第三子刘盆子为上将军,建年号“建始”(也有的史书记载为建世)。

更始二年、建始元年(24年)十二月,赤眉军一路顺畅无比地进入了关中,而更始政权束手无策,甚至还在内讧(前汉皇太子刘婴被从长安接走,在临泾建立割据政权)。更始三年、建始二年(25年)三月,赤眉军大败更始军于蓩乡。四月,更始政权内讧加剧,更始帝诛杀建国的功臣申屠建等,王匡则投降了赤眉军。五月,赤眉军抵达长安并开始围城。更始帝及其心腹坚守了数月,终于不支而出城逃跑。九月,赤眉军奉建始帝刘盆子入城,更始政权覆灭。

汉建武元年、赤眉建始二年(25年)十月,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更始帝刘玄在绝望中返回长安,赤着身体来到长乐宫,把代表皇帝至高无上地位的传国玉玺献给了建始上将军刘盆子,向建始政权投降。得到皇帝印绶之后,赤眉军正式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即建始帝。

刘玄投降之后,赤眉军一开始准备将其诛杀,但刘玄的侍从、建始帝的兄长刘恭(嗣式侯)拼死阻挡、甚至要以自杀来维护刘玄的安全,赤眉军统帅樊崇等看在建世帝的面子上,赦免了刘玄,并封他为畏威侯。刘恭再向弟弟建始帝求情,于是建始帝晋封刘玄为长沙王,由赤眉军右大司马谢禄负责保护居住,刘恭也随同侍奉。

赤眉建始政权消灭更始政权后占据了关中三辅之地,但对当地百姓的统治过于苛刻暴虐,导致百姓们厌恨赤眉、怀念更始政权,同时光武皇帝也开始派军队进攻关中,和赤眉军争夺天下正统。

投降了赤眉军的前更始将领张卬等人因为得罪过刘玄,此时怕有人乘机劫走刘玄后重建政权、东山再起,导致自己会遭殃,便在当年十一月向谢禄进言:“今关中不稳,诸营长多欲篡圣公(刘玄字圣公)以成大事者。一旦失之,合兵攻公(指谢禄),其自灭之道也!”谢禄深以为虑,于是趁刘恭某天离开刘玄身边、去皇宫拜见弟弟建世帝刘盆子的时候,哄骗刘玄和自己的亲兵们一起到郊外去牧马游玩,密令亲兵把刘玄杀死在郊外。刘玄被杀时年纪不详,大约在三十余岁左右。

刘恭从皇宫回来后,得到了刘玄被害的噩耗,顿时嚎啕大哭,想要和谢禄拼命,但是他无兵无权,不能拿手握重兵的谢禄如何,只得暂时收起仇恨,连夜赶到郊外将刘玄的遗体收敛并妥善安葬。

汉建武二年、赤眉建始三年(26年)春,因为连年的战乱以及建始政权的压榨,关中终于断粮,赤眉军不得不放弃长安,向陇右地方转移,寻找就食之地,光武皇帝趁机派已经进入关中的大将邓禹率军收复长安。此时随弟弟刘盆子西迁陇右的刘恭暗中联系了邓禹,告知刘玄被害之事以及临时的安葬地。

邓禹不敢怠慢,马上将这个消息急报光武皇帝。光武皇帝念在刘玄和自己同出舂陵刘氏一脉,还曾君臣一场,于是命邓禹把刘玄的遗体依礼制改葬到霸陵(孝文皇帝陵寝),给了族兄最后的体面。

但光武皇帝出于对皇权的正统性和自身地位的合法性考虑,并不承认刘玄的皇帝身份,而赤眉建始政权及其所拥立的建始帝刘盆子,则视刘玄为反贼,更加不可能承认他的皇帝身份,因此,当了两年皇帝的更始帝刘玄,在身后并没有享受到皇帝的待遇,不被纳入中华历代正统皇帝的行列。

4、“建始帝”刘盆子

刘盆子,是高皇帝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一脉,刘肥次子刘章后裔。刘章初封朱虚侯,吕太后八年(前180年),汉元老功臣们诛灭诸吕,刘章在此过程中立下大功,被继位的孝文皇帝刘恒记功,晋封为城阳王作为回报。刘章去世后谥号“景”,即城阳景王。

刘盆子的世系为:高皇帝刘邦--齐悼惠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城阳共王刘喜--城阳顷王刘延--城阳敬王刘义--城阳惠王刘武--城阳荒王刘顺--式节侯刘宪--式侯刘萌。刘萌生刘恭、刘茂、刘盆子。

式侯国在泰山郡式县(泰安市泰山区),刘盆子自幼就在此生活,其父故式侯刘萌死后家道中落,于是刘盆子和两个哥哥刘恭、刘茂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更始元年(23年),起家于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在行军途中经过式县,刘盆子三兄弟都被掠到军中,从此刘盆子在赤眉军中以养牛为业,养活自己。

更始二年(24年)初,赤眉军派出使者前往关中联络更始政权,想要归顺更始帝,其中刘盘子的兄长刘恭也在其中。但更始帝鄙视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赤眉军,对使者极度冷遇,断然拒绝了赤眉军的建议。不过更始帝在和刘恭交谈后,得知他是汉室宗亲,又从小学习《尚书》,知晓礼仪,很欣赏刘恭,将他留在长安为官,让他继承式侯。刘恭多次上书更始帝议事,更始帝任命他为侍中,跟从身边以备咨询,刘恭因此对更始帝感恩戴德、忠心不已。

赤眉军首领樊崇得到更始帝拒不接受自己归顺的消息后,一怒之下干脆出兵关中,攻打更始政权。更始二年(25)十月,赤眉军克弘农(河南灵宝),大败更始政权河南守将,连战获胜,军队迅速发展到三十多万人。

为师出有名,赤眉军决定“拥立宗室为帝,以号令天下”,而在军中寻找刘氏宗族后裔时,刘茂、刘盆子兄弟都被找到,并参与挑选。

樊崇等让人事先写好书札,其中一枚有“中帝”符号,然后放进竹盒,让侯选者按年龄顺序、从长至幼依次摸出。刘盆子年纪最小,只能排在最后。但之前的候选人摸出的书札都是空札,唯有刘盆子摸出的最后一枚是“帝札”,观礼的赤眉军诸将认为这是天意,于是立刘盆子为“上将军”,改年号为建始(樊崇等人认为古时天子统兵出战称上将军,所以把上将军理解为皇帝),正式建立政权。

刘盆子被立为上将军后,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杨音以下诸将皆为列卿。赤眉军建立政权后,继续向关中进军,准备消灭更始政权。

汉建武元年、赤眉建始二年、玄汉更始三年(26年)九月,赤眉军进军关中,最终击败更始帝,攻克了长安。此后走投无路的更始帝刘玄向建始政权投降,并交出了皇帝印绶。得到皇帝印绶后,赤眉军正式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即建始帝。

此时,已经在河北称帝的光武皇帝刘秀不能容忍建始政权和自己分庭抗礼,于是遣大军南下,和赤眉建始政权争夺天下正统。

汉建武二年、赤眉建始三年(26年)春天,因为赤眉军数十万大军都在长安附近驻扎就食,造成粮草匮乏,关中断粮,樊崇等人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建始帝撤出长安,向西迁往陇右等地补充粮草,汉军大将邓禹趁机率军收复了长安。

赤眉军西迁时,割据陇右的地方豪强隗嚣为了保持势力范围不被侵占,坚决抵抗赤眉军的进攻,并在赤乌氏、泾阳之间大败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当时陇右遭遇严寒,“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军损失惨重,只得东返关中,击败了驻守长安的邓禹军队,再次占领长安。

西征军失利后,光武皇帝遣大将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继续指挥和赤眉军的作战,此后汉军先败后胜,于建武二年(26年)冬在崤底(河南渑池西南)之战中大败赤眉军,赤眉军在重创之下粮草已尽,不得已再次转向东南突围,想到宜阳(河南宜阳)等地补充粮草、恢复实力。而光武皇帝事先已经判断出赤眉军的行军路线,于是遣将军侯进守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守宜阳,自己则亲率大军火速驰援宜阳,共同阻击赤眉军。

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第3张

赤眉抵达宜阳后,军疲马乏,粮草段断绝,士气低落,无力再战。而汉军已在宜阳设立重重包围,将赤眉军团团围住。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徐宣、樊崇、逄安等人无奈地向光武皇帝请降,并让建始帝的兄长、之前和汉军有过联系的式侯刘恭前往光武皇帝的军营协商投降之事。刘恭见到光武皇帝后对他说:“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光武皇帝回答:“待汝以不死耳。”刘恭听后默默无言、然后告罪退回赤眉军大营。

第二天,以建始帝刘盆子为首,建始政权丞相徐宣、御史大夫樊崇,左大司马逄安,右大司马谢禄以下的官员全部赤着上身,到汉军的军营请求投降,刘盆子同时向光武皇帝献出得自于更始帝的传国玉玺,赤眉建世政权就此灭亡。

刘盆子投降后,光武皇帝怜悯他年幼无知,也是被人裹挟,所以没有加罪于他,而是让他就任赵王刘良(光武皇帝叔父)的郎中(负责管理车马、府门的小官),以此安身。同时樊崇、徐宣、逢安、杨音、谢禄等赤眉首领也全部被赦免,光武皇帝将他们安置在洛阳定居,还赏赐给他们每人一处宅院,良田二顷。

后来刘盆子因病导致双目失明,光武皇帝下诏让他的哥哥刘恭负责照顾他,并以荥阳附近的官田租税作为刘盆子的禄米,荣养他直到终老。刘盆子此后依靠官税安然度日,并在不知具体时间的某年善终,殁年不详,估计在三十岁左右。

除了以上四位在后世名气较大、史书记载较详细的“皇帝”之外,在两汉更替之间,还有其他几位汉室宗亲或者地方豪强曾经自立称帝、建立过政权,但他们的名气和事迹以及所建立政权的影响力都不如上面所介绍的“刘婴、王莽、刘玄、刘盆子”这四位,这里就不再繁琐叙述了,只是简单地为大家描述说明一下,以便有兴趣的朋友了解知悉。

5、“赵汉皇帝”王朗

王朗是赵国邯郸(河北邯郸)人,又名王昌,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术,以占卜为业。新莽覆灭后,王朗诈称自己是孝成皇帝之子刘子舆,联络了故赵缪王之子刘林,谎称邯郸有天子之气,是应在自己身上。刘林深信不疑,与赵国豪强李育、张参等人策划拥立王郎为皇帝,以图大事。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政权命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抚慰安定河北。十二月,不愿归附刘秀的刘林等人率数百骑驰入邯郸城,迎王朗入赵王宫,拥立其称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史称“赵汉”。称帝后,王郎立即展开和刘秀的对抗,并颁布“圣旨”:“有得刘秀首级献于朕者,赏邑十万户。”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刘秀通过募兵壮大了实力,河北地方豪强纷纷派兵支援刘秀。之后,王郎在和刘秀的作战中接连失败,四月间刘秀开始包围邯郸,至五月攻破邯郸城,王郎连夜出逃,并在逃亡途中被杀,赵汉政权覆灭。

6、“梁汉皇帝”刘永

刘永是汉室宗亲,孝文皇帝嫡次子梁孝王刘武八世孙,其父刘立是第八代梁王。元始初年,刘立与外戚卫氏交往密切,共同针对王氏外戚,因而被王莽借口诛杀,梁王封爵被废除,刘永也失去诸侯王的资格。

玄汉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九月,更始大军攻克长安,王莽兵败身死。还是平民身份的刘永到洛阳拜见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念及宗亲之谊,封刘永为梁王,以睢阳(河南商丘)为封国。刘永凭着梁国的地盘起兵割据,招纳地方豪杰,将山东各割据势力网罗收集,组成联军盘踞于关东。

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第4张

建武元年(25年)九月,更始政权被赤眉军消灭,更始帝投降被杀。当年十一月,得到消息的刘永在睢阳自称天子,国号汉。当时光武皇帝已经在河北称帝,也是建国号汉,为了区别两个政权,后世将刘永的政权称为“梁汉”。

建武二年(26年)三月,光武皇帝制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的军事方略,出兵军东征割据睢阳的刘永。经过艰苦作战,八月间汉军攻破睢阳。刘永先丢弃军队逃到虞县(商丘虞城县),又仓皇逃奔谯县(安徽亳州)。

此后刘永和光武皇帝之间拉锯作战不休,建武三年(27年)四月,睢阳百姓击败驻守汉军,迎刘永自湖陵(山东微山)归来,光武皇帝得报后派吴汉率军围攻睢阳。吴汉釜底抽薪,将城外的麦子全部收割,使得睢阳城断粮,刘永无法坚持,被迫突围向酂县(河南永城酂城镇)转移,汉军紧追不舍,刘永的辎重粮草都被汉军夺走,刘永部将庆吾见大势已去,于是在半路击杀了刘永,向汉军投降。刘永被杀时,年约四十岁,梁汉灭亡。

7、地方豪强孙登、李宪、卢芳

孙登是河北地方土豪,当初新莽末年河北义军蜂拥而起,其中势力大者有铜马﹑青犊﹑尤来等军,他们公推孙登为主,于建武二年(26年)十一月在上郡(陕西绥德)奉孙登为皇帝。

此时光武皇帝已经登基称帝,于是发幽州十郡骑兵与孙登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孙登军队不能抵挡汉军的攻势,他的部将乐玄乘势发动叛乱,暗杀了孙登,向汉军投降,铜马军数万人群龙无首,也投降了光武皇帝。光武皇帝将降军中精壮士兵编入自己军中,使得汉军实力大增。后来汉军出兵关中时,关中人都称光武皇帝为“铜马帝”。

李宪是新莽庐江郡属令(即郡尉),地皇末年成为为庐江太守。玄汉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九月,更始帝大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李宪便据庐江郡以自守。当年十月,李宪自称淮南王,设置军将及地方官员,并出兵攻打周边郡县。

这个时候,玄汉更始政权、赤眉建始政权、光武皇帝汉室等势力都在忙着争夺中原地盘,顾不上偏安南方的李宪,因此他没有遇到什么攻击,得以暂时平安。李宪势力最大的时候,占据了庐江及周边九座城池。

建武三年(27年),拥兵十多万的李宪自以为兵强马壮,且统治范围广大,认为汉军不能奈何自己,就在这一年自立称帝,设置百官,占据江淮对抗汉军。建武四年(28年)八月,光武皇帝亲自率军到寿春,征调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力,合围攻打淮南李宪政权。李宪死守国都舒城(安徽庐江)以抵抗汉军。

汉军围攻舒城一年多,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舒城粮尽,于是汉军向舒城发动总攻,一举攻克。李宪弃城逃走,半路上其部将帛意趁李宪不备将其斩杀,而后向汉军投降,李宪妻子儿女也一并被诛杀,江淮全境平定。

卢芳是安定郡三水(宁夏同心)人,因为居住在边境,所以他年轻时和塞外的羌胡部落有联系。王莽篡汉后,卢芳假称自己是孝武皇帝的曾孙、孝宣皇帝的异母弟,用这样的谎言欺骗安定一带的地方百姓和塞外羌胡。

新莽末年,见天下已经大乱,卢芳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便联络了三水的属国羌胡及塞外部落一同起兵,驱逐新莽在当地的官员,割据安定郡。更始二年(24年),更始帝得知卢芳的事情后,授予他骑都尉之职,让他镇守安定,安抚西北。

更始三年(25年)九月,更始政权被赤眉军消灭后,安定地方豪杰商议后认为卢芳是刘氏子孙,应该承继汉室宗庙,于是共同拥立卢芳为上将军、西平王。卢芳称王后遣使联络塞外羌匈部落,匈奴单于派骑兵迎卢芳兄弟到匈奴,并立卢芳为汉帝,此后卢芳等人在匈奴骑兵的护卫下返回安定。

因为中原局势混乱,各方势力争夺激烈,已经即位称帝的光武皇帝忙于平定其他割据政权,没有过多精力向北方发展,卢芳因此在安定僭越帝位、割据自立了十余年。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皇帝已经平定整个天下,新莽末年的割据势力仅剩卢芳一人,于是准备发动对安定的军事行动。

卢芳自知不能抵抗汉军进攻,且部将多有异心、士兵无心作战,便主动放弃三水城,逃入塞外避祸。此后卢芳的部将随昱向汉军投降,最后的割据地区安定也归汉所有。

建武十六年(37年),思念故乡的卢芳从塞外返回安定,并派使者前往洛阳请降,光武皇帝封卢芳为代王,让他为朝廷安抚羌胡。建武十八年(42年),内心始终不安的卢芳疑虑恐惧光武皇帝早晚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再度反叛出塞。

此后卢芳再也没有返回故土,十余年后在塞外因病去世,总算是善终。

8、“成家皇帝”公孙述

公孙述是关中右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其父公孙仁为孝哀皇帝时期的河南都尉。公孙述少年时,因为父亲的荫庇得以授为清水(甘肃清水)长,此后一直在各地为官。王莽篡汉后,公孙述入仕新朝,数次升迁后任导江(即蜀郡)卒正(太守),成为蜀地举足轻重的地方官。

公孙述颇有治理地方的能力,熟练吏事,在蜀地数年,治下奸盗绝迹,政绩突出,地方敬服。更始元年(23年)九月,玄汉大军攻克长安,王莽身死国灭,各地豪强纷纷兴兵争夺天下,公孙述于是自称辅汉将军兼益州牧,割据于蜀中。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更始政权出兵侵掠蜀地,公孙述依靠蜀地险要的地势和地方民众的归附,决心抵抗更始大军,保有蜀地。此后公孙述出兵在绵竹大败更始政权大军,并将其逐出蜀地,由此威震蜀中各地,于是公孙述顺势自立为蜀王,定都于成都。

汉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因蜀中肥沃、地方富饶,兵精粮足,其他地方的士民多来归附,西南部族酋长也来进贡,自以为实力雄厚、可成大业,就在这一年四月于成都自立为皇帝,国号成家(也称大成),建元龙兴。公孙述曾在巴郡江关(今重庆奉节)筑城,城内古井有白雾升腾,像白龙一样,公孙述认为这是“白龙献瑞”,所以引谶言自号“白帝”,江关城以后也被称为“白帝城”,这就是日后奉节瞿塘峡西口处“白帝城”的由来。

公孙述称帝时,光武皇帝已经在河北继位,但他忙于平定河北、山东等地,来不及西伐关中及蜀地。关中豪强不知归属,多往南翻越秦岭,归附于公孙述。因此,自建武元年(25年)至建武十一年(35年),公孙述在蜀中僭越称帝十一年,基本没有受到过汉军的沉重打击,陇右豪强隗嚣也向公孙述称臣,成家政权的势力名义上扩展到汉中、陇西一带,公孙述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可以和光武皇帝一决高下。

光武皇帝当时要集中力量平定中原,于是为了稳住公孙述而给他写信,以图谶劝他早为定计,天子之位不可力争,应当三思而定,给他的署名称呼也是“公孙皇帝”,骄横的公孙述不作答复。

建武八年(32年),光武皇帝出兵进攻陇右,决心平定隗嚣,公孙述得知后派遣将领李育率万余人北上援救隗嚣。但隗嚣在汉军的攻击下迅速失败,李育也全军覆没,这让公孙述心惊胆战,赶紧派兵分守河池、江关,并攻占汉室的巫、夷陵、夷道等地,据守荆门、虎牙,以抗拒即将到来的汉军大举进攻。

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已经平定了除蜀地之外全部天下(安定偏远之地除外)的光武皇帝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周密准备后,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了对割据蜀中的公孙述势力的全面进攻,决心一举完成统一大业。其中吴汉、岑彭沿长江西上入蜀,来歙、盖延率军自陇西南下入蜀。

汉军两路大军分头攻进蜀地,连战连捷,先后攻克下辨(甘肃成县)、河池、荆门、平曲(四川合川),虽然公孙述在狗急跳墙之下,派出死士暗杀了汉军南北两路的统帅来歙、岑彭,但是这更加激起了光武皇帝以及汉军诸将的怒火和报复之心。

来歙和岑彭遇刺后,光武皇帝以刘向、吴汉代替他们指挥南北两路军队,继续向蜀地进军,一路攻克诸多城池。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两军于建武十二年(36年)九月会师于成都、广都(成都之南、岷江东北岸)之间,十一月又攻克繁(四川彭县)、郫(四川郫县)等地,合围成都。

探究: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多少位皇帝?(图)  第5张

汉军将成都四面围困,昼夜攻城不止,公孙述在困境中占卜得到谶言“虏死城下”,顿时欣喜若狂,亲自率领数万士兵出城向汉军进攻。起初成家军队三战三胜,汉军节节退后,但是在接连的作战中成家士兵没有进食,导致疲惫不堪、不能继续作战。汉军统帅吴汉趁机命精兵半道伏击,成家军队顿时大乱,四散溃逃,公孙述亲自指挥着军队撤退,预备退回成都城,但混战中胸口被汉军刺中,受伤坠落马下,其侍卫亲随拼死将公孙述救回城内。

公孙述回城后,把兵权交给大将延岑执掌,当晚,当了十二年成家皇帝的公孙述伤重不治,死于宫中,时年大约五十余岁。

第二天清晨,已经失去斗志的成家政权残余势力在延岑的带领下出城向吴汉投降,吴汉深恨公孙述刺杀来歙、岑彭之事,于是进城后将公孙述妻子家眷及公孙氏一族全部诛杀,连投降的延岑及其家族也都杀了,又纵兵在城内大掠,焚烧公孙述建造的宫室和民居。光武皇帝听到吴汉在蜀中的作为后勃然大怒,下诏严词斥责吴汉,此后很久都没有原谅他。

自建武元年(25年)六月在河北鄗城(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正式登基称帝,至建武十三年(37年)收复最后的割据势力安定郡,光武皇帝刘秀用了十二年多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统一四海,中兴汉室江山。而以上描绘记载的十位不被后世史书所承认的“皇帝”,则先后成为光武皇帝煊赫功业的背景板和垫脚石,给他的千秋帝业做足了陪衬及功勋之源,“位面之子”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建功立业之路,实在是“时也,命也,运也!”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1900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