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隆中对成就了蜀汉也害了蜀汉,不懂变通导致蜀国灭亡(图)
隆中对成就了蜀汉也害了蜀汉,不懂变通导致蜀国灭亡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已经是诚意满满。此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按照这个计谋刘备便有克复中原的可能。此后刘备占据荆州,拿下益州、汉中,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其实这对于白手起家的刘备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此时隆中对实行的还算顺利,直到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失守,这就和之前制定的计划不同了。但蜀汉还是决定要以隆中对为主,导致此后逐渐走向衰亡。
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做了一个未来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不过,今天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隆中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蜀汉政权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无疑,当诸葛亮给刘备讲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以后,刘备的思路一下就变得非常清晰。而且此后,刘备也确实按照这个思路,以荆州为根据地,攻入益州和汉中。最后建立起了以益州为中心,以荆州和汉中为箭头向外突破的战略态势。可以说,这样一种良好局面的形成,就是诸葛亮给刘备作的“隆中对”的巨大成功。
不过,虽然蜀汉政权的成功,“隆中对”立下了大功劳。但是,蜀汉政权最后的失败,“隆中对”似乎也要承担不小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隆中对”的过早制定,让敌人有针对性地防范。
“隆中对”是诸葛亮和刘邦在一间密室里的谈话。这个谈话,最早是没人知道的。从刘备和诸葛亮谈话后,关羽、张飞不以为然,而刘备却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来看,刘备并没有告诉关羽、张飞这次谈话的内容。
不过,当刘备最终按照“隆中对”取得成功以后,这个话肯定就已经传出去了。而且从关羽北上打襄樊就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有“隆中对”这样的剧本,他按照剧本在演。
当年刘邦从汉中出发,挺进中原能成功,刘备、诸葛亮、姜维都不成功,就是因为曹魏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防范。从这里可以看出,“隆中对”策略确实是提早泄露了。
二、“隆中对”策略的实施,让东吴有恃无恐夺荆州。
“隆中对”里面有个重要的策略,就是“联吴抗曹”。蜀汉想取得成功,实现打败曹操,统一天下的目的,必须和吴国联合起来,不能和吴国翻脸。
而这一点,也让吴国变得有恃无恐。我们看看吴国在偷袭荆州时候所使用的策略就明白了。吴国一开始趁关羽北伐之机,偷袭夺下荆州。夺下以后,东吴立刻就去和蜀汉讲和。阐明两国联合的重要性,表示千万不能撕破脸皮。
而这一点,也在蜀汉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诸葛亮、赵云等人坚持和吴国联合,不能挑战。刘备、张飞等人则认为必须要打回来。所以,一开始蜀汉就军心不稳。
等到刘备在夷陵大战中打败以后,最早提出来讲和的,还是东吴。因为东吴明白,蜀汉是不敢拼命和他们打的,最终还是要和他们讲和,才符合“隆中对”的策略。
三、“隆中对”让蜀国后期的国策,变得教条僵化。
蜀汉依靠“隆中对”的策略建国。但是建国以后,这个策略就被奉为经典,被蜀汉人持续不断地执行着。然而,正是这种策略持续不断的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害了蜀国。
首先是关羽的北伐。关羽的北伐,可以说完全按照“隆中对”拟定的规划在进行,“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在关羽看来,他就是那个“上将”,这个使命就该他来完成。而且,由于“隆中对”中讲明的“联吴抗曹”的策略,因此关羽并没有提防东吴,没有想过东吴会在身后给他一刀。
关羽的这次行动,造成了蜀汉丢荆州的重大挫折。
不过,蜀汉并没有认为这是“隆中对”的问题,根本就是关羽的冒进。毕竟“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前提是“天下有变”。而且后续还有配套“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就是说刘备必须从汉中出发配合。但是天下并没有变,刘备也并没有出兵,所以关羽是“冒进”。这似乎反而证明了“隆中对”是正确的。
接着,刘备攻打东吴,最终失败。而刘备攻打东吴失败,也从反面证明,凡是违反“隆中对”的,都是要失败的。
再加上之后诸葛亮独掌蜀汉政权,这样一来,“隆中对”就成了决不能反对的经典。然后,就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诸葛亮去世后,又是蒋琬、费祎、姜维的北伐。这种不顾一切的北伐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蜀汉政权是一种极大的消耗,是蜀汉政权最终走到灭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此看来,蜀汉在最后阶段僵化地执行“隆中对”,的确是错误的。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2241.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