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史上权臣篡位的情况多么?(图)
历史上权臣篡位的情况多么?
在宋朝以前,几乎每个朝代都经历过权臣篡位,有的还能及时补救,例如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有的则被篡权成功,像是曹操和司马懿。权臣篡位其实对于一个稳定的朝代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除非在位的皇帝实在太无能搞得民不聊生,不然新上位的人要开启新的朝代,会使中原更加动荡。不过权臣篡位的现象到了宋朝以后几乎就消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用什么方法可以阻止权臣篡位?
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发封建王朝时代,这中间出现了很多的朝代更替。而王朝的更替无非以下几种情况,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大臣篡位和武将造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权臣篡位和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藩镇等拥兵自立。五代十国,一共才五十三年,换了五姓十四个皇帝,绝大多数都是手下大将军拥兵自重,最后起而代之。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却再也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的了,这是为什么呢?
北宋赵匡胤也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替代后周柴宗训,建立大宋政权,平定天下后,赵匡胤对这个问题非常在意,担心的就是这些历史会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宋太祖建国初年,为加强皇权和军事阶层的稳定,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
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这样,军队的选练、建置、驻守、出征、行军、作战等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
由于宋朝的文官制度,由文官任军权的首长,而且经常调动地方的兵权,所以导致宋代的权臣没有牢靠的军权,从而无法形成篡权的军事实力,像韩侂胄 、史弥远 、贾似道、陆秀夫这样的权臣只在朝廷上话语权大点,对君权的稳固性没有什么威胁的。
宋以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政治演化路线。就是皇帝越来越集权,大臣越来越分权。逐渐把一个一个具有狼性的大臣,框在制度的格子里,变成一个又一个小白兔。所以在往后的历史进程中看来。唐是中国皇权历史的高峰,而唐以后就是皇权历史的衰落。中华文明由扩张,走向内敛。到了明的时候竟然形成九边的北方防御体系。这比清可是差远了。
另外宋明理学兴起,从思想上加强了皇权的神圣不可动摇,扩大了皇权的代表性,让皇权成了民族和国家的代表,尤其明清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竟然用到了我朝,足见民众已经被麻痹成天然的权臣篡位的拦路石。这时候的人能也只能起义而不敢篡位了。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353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