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一下: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图)

散文社2022-09-16 19:31:54652

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

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办法理解,古代人为什么除了本名还要在取一个“字“,好的还有“号”,这么多名字难道就不怕麻烦么?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光是名字的礼仪就非常繁多,就好比西方贵族吃西餐一样,会有很多餐具对应不同的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一把刀叉就全能解决了。所以古人的名字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作用,说错了名字就是不礼貌的表现。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古人名、字、号的正确用法,一起来学习下吧。

解惑一下: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图)  第1张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三个字、两个字,少数为四个字,古人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是同一个意思,但古人的名字中的名和字却是分开的,是什么意思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但是别人称呼他们的时候并不是叫诸葛亮、曹操、刘备,如诸葛亮一般称呼为孔明,曹操则为孟德,刘备为玄德,这里的名便是诸葛亮、曹操、刘备;字则是孔明、孟德、玄德。既然已经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字呢,此外,还有一个别号,一个人,有名、有字、有号,叫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古人是吃饱没事干给自己添麻烦?正所谓万物存在皆有理,既然存在了,必然有它的意义。

“名”又叫“本名”,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出生三个月后即取名,是个人特称。“字”又称“表字”,因为“字”往往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有关联的,与“名”相表里,故又称“表字”。据考证“字”起源于商朝,商朝创立者商汤,名天乙,字汤。

解惑一下: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图)  第2张

前面说到名和字是相表里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不仅是可以相同的、相辅的,还可以是相反的,例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字原,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这里的衡和平、平和原、观和游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相辅的则更多了,例如“鸿”、“鸾”是两种吉祥的飞鸟,古人就会取名带“鸿”字,取字为“鸾”,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是相辅的;宋代作家晁补则更有意思,他字无咎,意思就是只有“补”才能没有过错,即“无咎”。但也有一些取字与名相反的,最熟悉的是朱熹,字元晦,元代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其中的熹与晦、頫与昂意思都是相反的。

古人取字多根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冠礼是在20岁,取字之后便可以结婚生子了,也就标志着可以走向社会了。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森严,长辈、平辈之间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取字恰恰也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则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和不尊重,“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贬义词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解惑一下: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图)  第3张

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对长辈则称名,以表示自己的尊敬与谦恭,另外老师称呼学生、领导对下级,亦可称其名,这样显得更亲切,但一般称呼其字,如果直呼其名恐怕是带有不满情绪了。据《疏》记载:“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很好地解释了字与名的用法。不仅男子长大后需要取字,女子同样也需要,女子在未出嫁之前叫“未字”,到十五岁时到达出嫁年龄,需举行笄礼,并取字供朋友叫唤。

古人认为灵魂很重要,而名是代表人的灵魂的,古人认为死后需要避讳的,以免侵犯灵魂,故而死后要避免名,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于是由死后避讳发展到生前避讳,取一个与名相表里的字,古人的避讳规则中有一条是避名不避字,人们称呼多用姓与字联用,如曹孟德、周公谨、赵子龙、屈原等,这正是避讳的结果。

解惑一下: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 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图)  第4张

古人讲究等级观念,时常用名与字来表示家族中的人员长幼,特别是在先秦时期尤为盛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这里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此外,还有伯、叔、季,伯是兄,叔、季是弟,在名或姓之前加上这此类词即可表年长老幼。秦汉以后,为表达同辈的关系或亲兄弟的关系,逐渐在名或字中用上一个相同的字或偏旁,如平叛安史之乱的名将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都含有“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大书法家颜真卿也用 “卿”字,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等,我国很多农村一个村子的人中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字是相同,大概与此有关。

除了名、字,古人还有“号”。“号”又称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起源于周朝,《周礼》道,“号,谓尊其名, 更为美称焉。”但号可不是人人都必须起的,号多为文人居士为自己所起,起号相对起名、起字少了很多行辈、宗法、字义的限制,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起号者本人的感情,有表达自己愤世嫉俗、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的,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周敦颐的濂川先生;有表达蔑视权贵、报效祖国的,如陆游的放翁;有表达住所的美名的,如一李白的青莲居士、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相比名与字,号更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有着较深的寓意。

虽然字和号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但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517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