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图)

散文社2022-09-17 19:02:54496

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

说到兵法其实我们的感觉就是很牛逼,决胜千里之外啊,还有就是以少胜多啊等等,都是体现了这个兵法是非常非常高深的,但是这也都是我们自己认为的,其中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真实的情况是,在历史上有着高深兵法的汉人政权,一样还是被蒙古金病打得落花流水,那么有的人就说了,这是否说明这个兵法也并非那么神,兵法其实很无用这个说法?对于这个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说一说: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图)  第1张

汉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长期的内外斗争中积累下了长期的经验,汉族把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这些理论以兵书的形式留传下来。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兵法方面著名的著作,如《三韬六略》,《孙子兵法》,《五经七要》,《效纪兵书》,《曾胡治兵录》等。但具有成熟理论的汉民族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斗中常常处于劣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以下原因:

1、盲目的自高自大轻视对手

汉民族一直是自我为中心,在文化、经济、道德上处于高位,所以往往歧视看不起各个少数民族,以戎、狄、绒、酋称呼周边少数民族,汉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缺乏对基本的了解,也不可能平等相待。汉民族的观念中认为各个少数民族是“化外之人”也就是未进入文明的野蛮民族,是需要“教化”的对象,所以当与少数民族发生冲突时既轻敌又不了解对手吃败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一说: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图)  第2张

而各个少数民族对汉民族都极为推崇重视,都报着学习的态度,当与汉民族发生冲突时都持有谨慎的态度,少数民族也会积极的挖掘汉民族中的知识精英分子来为己所用,由于这些汉族知识精英分子在少数民族中极为稀少珍贵,所以都被重用。

2、汉民族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

由于汉民族内部叛乱往往是由于拥有武力的人发动的,所以汉族执政者一方面要把武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又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对于拥有武力的诸侯将领加以限制,这样武将要服从文官的节制,武将的地位不高限制了武将的主观能动性,在发生战争时军队的统帅往往又由文官担任之所谓“书生点戎行”,文官集团又十分乐意担当此任,因为这样可以博取“出将入相”,“上马杀贼,下马吟诗”,“文武双全”的美誉,可是文官中大多不谙兵事又自以为是,所以吃败仗是必然的。

再者,汉民族是农耕民族,社会化分工很细,兵是兵,民是民,社会中推崇读书做官,耕种经商,而对于从武当兵视为末等,所以汉民族无论是朝庭还是民间往往是武备废弛。

说一说: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图)  第3张

而少数民族游牧渔猎民族,他们是兵民一体,少数民族生产与战斗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少数民族都尚武,他们重死轻生,视死如归,所以他们比汉民族要剽悍勇武的多,在与汉民族争战中他们占有很大的优势。

3、汉民族内部复杂的争斗

汉民族培养出一大批的知识精英,执政者非常重视依赖这些人。但是由于知识精英掘取了重多利益,各个精英集团之间拥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集团间时而勾结时而争斗内哄不断,所以他们不可能一致对外,他们热衷于内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拆台,他们将所学到的兵法用于消灭对手方面,他们视内部的对手的危害大于外部敌人所带来的危害,所以汉民族往往是被“自己人”给打败了。

少数民族人际关系简单,他们往往是上下齐心一致对外。

说一说:汉人政权兵法高深为何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是否说明兵法并无用处?(图)  第4张

以上三点就是为什么拥有丰富兵法的汉族往往败于少数民族的根本原因。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596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