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图)

散文社2022-10-02 01:59:57451

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

说到纪晓岚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纪晓岚是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有很多人对纪晓岚还是比较了解的,纪晓岚是当时清朝一位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形象非常像一位文弱书生,不过,有时纪晓岚又非常的犀利,有点铁齿铜牙的感觉。那么,纪晓岚到底到底是百无一用就是一个书生还是铁齿铜牙呢?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揭秘: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图)  第1张

自古以来,大才子们一旦当官,常见当出各种憋屈,不是像杜甫一样郁郁不得志,就是像李白一样干脆甩手而去。更还有苏东坡这类,几句首写错就多年死去活来。当然,也有惹人羡慕的类型:清朝大才子纪昀,也就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

提起纪昀,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清官的形象:他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幽默风趣,嫉恶如仇,上敢顶乾隆和珅,下敢怼贪官污吏,看得人们十分解气。

而民间确实也流传着纪昀的许多趣事,素来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

纪昀的一生乍一看,基本上官职都是在往上走的,即便中间偶有变数,也大体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在这青云直上的表面之下,却隐藏了一位文人在清朝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一条尴尬无奈又心酸的为官之路。

一、纪昀与乾隆

纪昀,字晓岚,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的三代帝王的执政。

他出生于雍正时期,年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乾隆时期,他第一次童子试就夺得第一名。正因为才华突出,在以后数次的科考之中,他因为过于自满自负而被两次挡在功名的门槛之外。

由此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纪晓岚仍然有着文人身上独特的心高气傲的特点。

他在二十四岁那年参加乡试,成为第一名;三十一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他便跃跃欲试地踏上了他那条漫长而曲折的文学侍臣之路。

乾隆皇帝面对祖辈们打下来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种文艺青年式的附庸风雅,他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堪称中国诗人之最。在这一方面来说,纪昀的出现正对了乾隆的胃口。

从踏上官场的那一刻起,纪昀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驾,也就是写写诗,作作文章,讨乾隆的欢心。三个字,拍马屁,四个字,歌功颂德。

实权呢?

没有。

史料记载,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直言觐见,惹怒了乾隆,拟处死尹壮图,纪昀便出面为尹壮图求情,乾隆勃然大怒,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畜之,尔何妄谈国事!

此时的纪昀已经是位老人了,不知是否还有年轻时的清高与不可一世,但是如此一席话,实在是伤人,足以浇灭任何报国之热忱。

在一个高度集权的皇权制度中,知识分子是没有尊严可讲的。

在乾隆的眼中,纪昀是如同他畜养的倡优,平时心情好的时候自可以拿来取乐,然而在国家政事之上,是没有丝毫发言权的。

这对于一位一门心思想通过一已这长而报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莫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晚年的纪晓岚,官拜从一品,官职很高,然而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并曾经斥他为“无用腐儒”。

如果说报国无门,那就安心做学问吧。

而此时,清朝实行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到达顶峰。乾隆掌权六十四年间,制造大小规模的文字案共计一百三十多起。其间文人的生存环境,可见一斑。

而纪昀作为乾隆身侧的文臣,说话写作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库全书》成了纪昀唯一的寄托,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编修这样一本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也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

在纂修过程中,好大喜功的乾隆对于此书的编修十分苛刻。纪昀,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常因一点差错就多次遭到处分。总纂陆锡熊死在前往东北校书的途中,陆费墀被革职,郁郁而终。同僚的遭遇给纪晓岚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并发出了“还是不认字的好”的感叹。

二、纪昀与和珅

受电视剧的影响,二人的关系一直让人十分好奇,毕竟,一个并不高明,丑态百出的贪官简直太能戳到大部分人的爽点了。

揭秘: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图)  第2张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二人并没有这么多相处的机会。而纪昀对于乾隆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他对和珅的态度。

当纪昀在三十一岁那年踏入官场之时,这位历史上英俊潇洒,备受乾隆恩宠的和珅,此时只有四岁。

而当和珅踏入官场,刚要大展宏图之时,纪昀已过不惑之年,正在修书。

再者,正如上文所说,纪昀的一生,主要职责是陪乾隆作诗,修书,编纂的一生,与军国大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和珅就不同了,他确实是十分有才能的一个人,在外交,财政,人事,军事等方面均有涉足。而做为乾隆的钱袋子,一把理财好手,深得乾隆器重,官拜一品,比纪昀官职还要高。就连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也在回忆录中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可见和珅权势之大。

这种政治地位决定了二人并无多少交集,而纪昀谨小慎微的为官之道也决定了他即使看不惯和珅,也不会过于明显的与他作对。

乾隆晚期,纪晓岚好友曹锡宝想弹劾和珅,纪晓岚知道后,便用一首诗劝说他: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

他告诉曹锡宝现在弹劾和珅时机未到。然而曹锡宝却仍然上书参了和珅一本,结果乾隆将曹锡宝治罪,即使如此,乾隆皇帝仍然怀疑纪晓岚,认为他对和珅心怀不满,从而暗中唆使他人与和珅作对。纪昀心中之恐慌,可想而知。

和珅位高权重,有时私下会请纪昀为其作品润色,纪昀每每不敢拒绝,因此二人表面上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朝鲜使臣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

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作为一名清高的文人,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他最大的让步,就是不肯依附,不同流合污而已。

三、官场沉浮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这是纪昀生前为自己写的挽联。

他把自己比作官海之上的欧鸟,书海之中的蠹鱼,可以说把他一生做官的心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当你翻开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你会吃惊地发现,那个传说中口吐莲花,诙谐滑稽的纪昀,在他的书中充满了唠唠叨叨的说教和一股暗搓搓的较劲儿。那个表面上真性情的纪昀,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无处发泄的郁闷之情。

揭秘: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图)  第3张

同时期的诗人袁枚,比之纪昀,同样少年成名,同样高中进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却在仕途辗转十几年后归隐于山林,广收弟子,散尽藏书。

而纪昀却选择在官场上沉浮,一直到嘉庆一朝去世。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他幽默诙谐,也古板守旧,他追求政治清明,却也知道适时的明哲保身,他文采斐然,却“瑟缩不敢说一语”,他以一身之才气,为我们留下了《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为我们的文化留下了一笔光辉的遗产。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7885.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