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诸葛亮北伐为何屡屡受挫?(图)
诸葛亮北伐为何屡屡受挫?
早些年的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天下,建立蜀国,可以说是料事如神,用兵也如神,刘备也对他极为倚重,甚至临终托孤也告诉他实在不行可以取而代之。然而,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他先后数次北伐,却没有一次成功得胜,不禁让人觉得遗憾,同时又很疑惑,一向是很厉害的诸葛亮,为什么这个时期却频繁受挫?
晚唐诗人罗隐在诗中写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历史上,很多事并不是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就能起到改变,只有外界因素都很配合的情况下,才能顺风顺水,一路畅通。
昨天还看到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生在罗马。刘备是东汉末年群雄当中,出身最为低微的一个,当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的时候,刘备已经拼搏奋斗十多年,但依然无立锥之地。
如果不是曹操南下,刘备只能继续依靠荆州刘表家族。所以说,正是赤壁之战给了刘备以机会出头,为他后来得荆州,夺四川,取汉中奠定了基础。
所以,迫于曹操的压力,孙权主动结盟刘备,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益州刘璋懦弱无能,等等等等,都是诸葛亮前期顺风顺水辅佐刘备,为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立下大功的重要背景。
但是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天下的情势又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导致蜀国元气大伤的夷陵之战。
东吴趁关羽北伐时,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张飞等猛将先后因此殒命,刘备为了报复东吴,又在夷陵之战被吴国击败。
战后,蜀国不仅丢失了北伐两大基地之一的荆州,又失去了十万精兵猛将,这些都是刘备打了一辈子仗才攒下来的资本。
从实力上看,魏国有军队四五十万之多,蜀国总共二十万人不到,还要防备吴国偷袭,加上维持运粮,真正用于一线的兵力不过几万人。
其次,诸葛亮用兵过分谨慎。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虑多而决少”,意思就是诸葛亮用兵谋略周全,但是行动迟缓,不敢用奇。优点是安静而稳重,敌人不敢轻易冒犯。缺点是往往丧失战机,不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断然拒绝魏延率军队从子午谷出兵的提议,失去了一次出其不意偷袭魏国的良机。本来,魏延的策略正是针对曹魏定都洛阳的形势,灵活运用韩信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结果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策过于冒险不肯采用。
事实上,第一次北伐正是最好的时机,当时曹魏关中空虚,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使得曹魏“朝野恐惧”,陇右三郡叛魏投蜀,如果诸葛亮能一举占领关中,无疑将改变失去荆州的被动局面。
结果诸葛亮过分谨慎,导致实力弱小的蜀国与魏国打成消耗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比如,诸葛亮准备三年,全力出击的第五次北伐,结果屯兵渭南,既没有抢占先机占据北原,隔断陇道,又不能东出武功迫使魏军决战。
结果导致几十万大军聚集于五丈原,受制于魏军。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7911.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