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中国古代月亮与蛤蟆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图)
中国古代月亮与蛤蟆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我们总是可以听到一句话,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在当时是用来讽刺一些人的,讽刺那天成天做着白日梦,痴心妄想的人,那么,其实,癞蛤蟆和月亮在中国古代还是有一定的是渊源的,相传在当时癞蛤蟆在井底一直看着月亮,然后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当时的人们把癞蛤蟆 蟾蜍还有嫦娥都是联系在一块的,那么,月亮和蛤蟆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人们很早就把兔子和蟾蜍、嫦娥以及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要以实物证明,最早的大概就要属出自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帛画描绘了人们心目中的天国,一边是太阳和扶桑树;另一边,是洁白的弯月,上部有一只大蟾蜍和一只小兔子,云气缭绕。弯月下面是一个飞腾而上的女人,她就是嫦娥。
嫦娥奔月
屈原早在《天问》里说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译:夜晚的月亮,有什么德行,为什么死了又能重生?到底是因为什么,人们认为它好,难道是因为它内藏着蟾蜍吗)古人曾把“菟”解释为“兔”,闻一多考证“顾菟”为“蟾蜍”。
从文献上看,蟾蜍和兔子并存于月亮里的传说,在西汉末年已经相当流行了。西汉文学家刘向(纪元前七七——前六)曾经用“阴阳论”的观点去解释这种蟾、兔并存的现象。认为月亮里存在着蟾蜍和兔子是由于阴阳要相制相倚。(“两设以蟾蜍与兔者,阴阳双居,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也。”)
为什么把兔子、蟾蜍、嫦娥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最早的原因是月亮上的阴影。我们现在知道是遍布月亮的环形山,但是古人却不知道,只能是漫无边际的自由想像。即使是天文学家的张衡,也在他所著《灵宪》里说:“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译:月亮,阴的精华。这些精华慢慢聚积最终形成兽类,就像是蟾蜍和兔子),其中所说的“蟾蜍和兔子”实际上就是解释月亮阴影的由来。还有一本叫《诗推度灾》的书,说的更明确。因为古人看到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所以认为月亮它不断地“由生到死”。“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萌。”(译:月亮,经过三天,形成了魂魄,经过八天,具有亮光,蟾蜍完全成形,兔子初步成形。“穴”即“缺”,“缺鼻”即“缺嘴”,即“兔唇”。所以,“穴鼻”即“兔子”)
日是“阳”之极,月是“阴”之极。月亮之“阴”形成了蟾蜍和兔。于是,人们认为月亮上还应该有应该一个“阴”的代表——女人。是以,“嫦娥奔月”应运而生。
记录嫦娥故事的最初文献是《淮南于》,〈览冥训〉里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后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凉。于是人们又在月亮上增加了一个永远在砍伐桂树的吴刚,给月亮上增添一点生气。人们又让玉兔不停地捣药,幻想配成飞升之药,好让嫦娥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给凄凉的爱情故事留下一些温馨的祈盼。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806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