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刘邦在沛县起义,为何自称沛公而非沛王?(图)
刘邦在沛县起义,为何自称沛公而非沛王?
说起汉高祖刘邦,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斩白蛇起义,随后推翻暴秦统治,最终在楚汉战争中获胜,从而建立了绵延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在历代开国皇帝中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刘邦在做皇帝之前,只是一个沛县的泗水亭长,起义后自称“沛公”,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古代不是一般都会称王吗,为何刘邦自称“沛公”而不是“沛王”呢?
公元前209年,刘邦在砀山一带做盗贼时,听说了陈胜、吴广起义,立即响应。刘邦带领一群荡寇,与县城内的一帮人里应外合,杀了县令,开始宣布起义。刘邦宣布起义后,人数到了三千人,自称“沛公”。所谓沛公,指的是沛县的公爵。
刘邦为何自称沛公而不是沛王呢?毕竟,陈胜振臂一呼,各个国家的旧臣都起义造反,目的是恢复秦统一之前的六国旧制度。刘邦按说可以直接称王,为何仅仅称公呢?其实,这要从秦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脉络开始讲。
陈胜起义之后,很快就获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功。司马迁记载,陈胜的军队到达陈县的时候,已经有数万人了,战车六七百辆,骑兵数千。张耳、陈馀加入陈胜团队,陈胜与他们商量,自己是否该称王的事情,遭到了张耳、陈馀的反对。
陈胜并没有听他们的,自称楚王,建立了张楚政权。与此同时,投靠陈胜的武信君武臣接受了蒯彻的建议,拿下了燕赵三十多城,自称赵王。陈胜、武臣的军事实力都在刘邦之上。尤其是面对陈胜的政权,刘邦绝对不敢挑战,也绝对不能挑战。
除了这些力量对比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刘邦称公爵是符合历史传统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一直是公爵国,历代楚王和最重要的大臣最大的封号就是公爵。所以,刘邦并不敢僭越先人。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刘邦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陈胜称王,最终成为众矢之的,死于乱军之中。其他称王的人,多半都已经死了。刘邦称王的时间要往后推很久,一直到灭了秦朝,重新分封天下时,刘邦才称汉王。
任何一个是时代的农民起义或贵族起义,称王、称帝是非常忌讳的事情。汉末群雄争霸的时候,曹操一直没有称王,但是所有称帝、称王的人都死了。袁术、刘表等人,都没有太好的下场。一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后,他才运作称王。
元末农民战争也是如此。李善长给朱元璋的建议是,缓称王。这个建议至关重要。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都迅速称王、称帝,结果都很悲剧。朱元璋称王最晚,最终做上了皇帝的位置。可见,能否降服本心的贪欲,是考验一个创业之主最重要的标准。
刘邦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用人上,还体现在他不图虚名的胸怀上。与韩信相比,这是刘邦成功的关键。韩信打下齐国就要求做代理王,引起了刘邦的警惕。如果刘邦与韩信互换位置,刘邦绝对不会做这等失信的事情。可见,刘邦是个相对大度的人。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3.《资治通鉴》;4.《白杨版白话资治通鉴》。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997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