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蜀汉是不是很富有?(图)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蜀汉是不是很富有?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一直都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一个,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可以说蜀国都不占据优势,最厉害的自然是实力最强的魏国。然而,尽管如此,蜀国仍旧经历了诸葛亮和姜维两个人加起来一共十多次的北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蜀国人口虽少但是却非常富庶,否则拿什么去支撑这么多次的北伐战争呢?
史书材料等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人口统计:
魏:景元四年537万 魏国灭亡时1386万(包括益州)
吴:赤乌五年240万 吴国灭亡时230万
蜀:章武元年90万 蜀国灭亡时94万
到公元183年时期,东汉总人口6000万,还不包含被豪强隐藏的人口,但是到三国时期,竟然虚弱如斯,可见战争有多残忍,可是其实这么多消失人口中,有多少是躲入深山密林,有多少是饿死病死?不得而知。
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兵力在20万左右。
从四川到汉中一路的海拔提升,道路艰难,加上行军速度慢所造成的后勤压力,能支撑多少军队北上真的很值得怀疑。
那么姜维九伐中原呢?
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究竟是什么支撑巴蜀之地这么频繁的北伐?又是什么让诸葛亮和姜维这对师徒非要不顾耗尽巴蜀底蕴也要北伐呢?难道诸葛亮和姜维傻吗?当然不是!其实第一个对外战争的是刘备,本质上刘备的东征吴国与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理论上一样的,就是为巴蜀寻找战略纵深,扩大地盘和充实人口基数。
刘备不顾一切伐吴和孙权哪怕得罪刘备杀了关羽也要得到荆州,理论上是一样的。
战争打的是什么?谋略?兵法?错!战争打的根本上就是后勤和科技,这也是汉朝和唐朝能碾压的本质,唐朝对外战争,有胜有败,其实败的更多,可是唐朝底蕴深厚,那些周边小国撑不住,哪怕胜了最后也会失败,典型就是隋朝远征高句丽,其实第三次征伐高句丽,虽然隋朝失败,但是高句丽最后还是递上了降表,这个又有几个人知道的?
汉朝汉武帝北逐匈奴,看似威武雄壮,可是谁又知道这其中西汉付出的是什么?直到霍光和刘病已时期,才恢复元气。
话回主题,那是什么支撑诸葛亮和姜维这么频繁的战斗的?
首先,要来看看巴蜀,尤其是蜀地,古称“天府之国”,这可不是白叫的,巴蜀之富庶,令天下侧目,这也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核心就是占据巴蜀,而不是说荆州,北进中原的根本原因,占据荆州作为纵深,西进巴蜀作为根基,北进中原,从樊城和祁山两路进攻,直逼曹魏软肋核心;而鲁肃对孙权的谋略也是类似,可见荆州的重要性。
而且虽然东汉末年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其实这一切都和巴蜀之地没太多关系,哪怕荆州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损失不大,后来刘备占了西川作为根基之后,大量的荆州积蓄都被搬到了西川,这也造就了巴蜀的繁荣。
巴蜀的富庶,还要从秦朝开始,兴修水利,本身巴蜀就气候温和、河川纵横、物产丰富,几乎没有大的动荡,这也是巴蜀本土士族强大的根本,掌管了本土的经济,哪怕强势如刘焉,也只能是逐渐的平衡(不要以为刘焉真的懦弱无能)。
可以说,诸葛亮耗尽了巴蜀百年积蓄,而姜维是在透支巴蜀之地的底蕴,到最后魏国占领蜀国的时候,蜀国已经几近破产,这也是刘禅毫不犹豫投降的根本原因。
如今,三国时期巴蜀经济具体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从后世情况来分析一二: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领先世界优势最大的唐宋时期,巴蜀之地攀上了其全国经济影响力的最高峰,留下了《元和郡县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806-820年)的纪实——“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留下了《资治通鉴》的追记——“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巴蜀一隅之地竟能提供整个南宋近1/3的财政收入。根据学界的普遍观点,南宋政权站稳脚跟、完成经济恢复之后,每年财政收入总额一亿缗左右。
而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四川每年税收为3342万缗,孝宗淳熙年间达3667万缗,这一时期四川每年向中央政府输送的税款约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三成多。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之所以诞生于一千年前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四川,就是建立在当时当地实体经济部门位居全国、全世界前列的基础之上。
虽然不能作为证据,但是也能作为巴蜀富有的佐证,那巴蜀是什么时候衰落的呢?真正的衰落,应该是从明清开始,有野史说张献忠屠尽蜀地。古谚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这可能是1639年—1646年之间当时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所为,但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也有关。现在也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入关后的满清军队所为,而栽赃给张献忠,同时造成死亡的因素还有大旱、大饥、大疫;史载“大旱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042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