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托孤李严?(图)
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托孤李严?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时期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刘备想要为自己的两位兄弟复仇,出兵攻打吴国,结果却遭失败。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前找来自己最信任的几个大臣,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们,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但是有时候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刘备为什么在托孤诸葛亮的同时,还要找来李严?刘备最相信的难道不是诸葛亮吗?
刘备伐吴兵败,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召刘禅、诸葛亮等人安排后事。刘备当时文武齐备,诸葛亮作为老部下,有资历、有能力、又忠心耿耿,自然成了托孤重臣。可是他为什么又选了李严呢?
首先,托孤是将国家相托,所托之人要能治理国家。蜀汉政权的构成,有三股力量:一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班底;二是刘焉刘璋入蜀时带来的,一般称“东州士”;三是益州土著。为了取得益州土著的支持,托孤班子里一定要有益州本地人,这样政权才能更加长久,李严符合这个条件。
第二,诸葛亮是文人,军事非其所长,需要一位武将作为补充。刘备入蜀时,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在绵竹与刘备大战,给刘备找了不少麻烦。刘备与曹操争汉中时,盗马贼聚众数万造反,李严未待刘备发援兵,只带本部五千兵马,很快斩贼首平乱。南中高定造反,也是被李严击败。李严武略突出,与诸葛亮搭配,一文一武,颇为合适。
第三,李严文武双全,能力非常突出。益州在刘璋治理下,法纪松弛,诸葛亮等人制定了“依法治国”的治蜀方案。可是总得先“有法可依”呀,著名的《蜀科》应运而生,这部法律体系的作者有五人:军师将军诸葛亮、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西曹掾刘巴以及李严。李严在犍为太守任上,表现出了优秀的治理能力,他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把城市修整一新。
正是这些考虑,刘备到白帝城以后,召李严前来,任命为尚书令;刘备病重,遗诏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刘备去世后,封为都乡侯,假节。
可是,李严的毛病也不少,他性格孤傲狭隘,很难与人相处,而且为人非常自私。在犍为太守任上,他为自己修建豪宅,引来其他官吏不满。他还想要在益州地盘上,划出五个郡,新成立一个巴州,自己做巴州刺史,要兵要权要地盘,犯了众怒,被诸葛亮扳倒。
刘备为什么还要托孤李严?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不仅互相成就,也是君臣相互信任的典范。对于刘备来说,三顾茅庐,给了诸葛亮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大舞台。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亮也为刘备建立的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其不仅托孤给诸葛亮,而且还托孤了李严这位大臣,并且将当时蜀汉的兵权交给了李严而不是诸葛亮。那么,问题来了,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什么要托孤李严?是因为不放心诸葛亮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对于刘备来说,临终前不仅托孤李严,甚至将最重要的兵权都交给了李严,而不是诸葛亮。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已经诸葛亮的前提下,刘备之所以还要托孤李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李严对刘备可谓非常忠诚。李严本来是刘璋的人,当是刘璋派李严去抵御刘备,可是李严却率部投奔了刘备,自此死心塌地跟随刘备。
等到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因为关羽、张飞、法正等已经先后去世后,所以一直忠心跟随自己的李严,自然成为自己托孤的对象。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了,赵云、魏延等人也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为什么不将托孤赵云、魏延等人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存在着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等力量。其中,就赵云、魏延、诸葛亮等人,都可以纳入到荆州派,或者说刘备的嫡系派系中。对此,刘备选择托孤诸葛亮,让他担任蜀汉的丞相。
在此基础上,就东州派来说,代表人物就是法正和李严。法正生前,刘备非常重用,让他担任位高权重的尚书令。在法正去世后,刘备让李严日后辅佐后主刘禅,就是希望拉拢东州派,以此平衡蜀汉内部的力量格局。对于刘备来说,益州派是本土派,势力最强大,所以刘备通过托孤李严和诸葛亮,以此确保东州派和荆州派的联合,进而去制衡益州本土派。作为和曹操、孙权较量多年的一方诸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上可谓深谋远虑,一切为蜀汉的稳定而着想。
最后,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托孤李严,并且将蜀汉兵权也交给他,不是因为不放心诸葛亮,而是因为李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将量。早在公元218年,马秦、高胜等数万人在资中县作乱,此时刘备率主力在汉中与曹操鏖战,李严仅用临时召集的五千人马轻松平定。后来又击败高定,展现出过人的军事素养,受到刘备的重视和信赖,被任命为辅汉将军,镇守巴东。由此,相对于当时较少领兵作战的孔明,李严不仅忠心耿耿,而且确实拥有较高的领兵能力,这促使刘备最终在诸葛亮之外,还托孤李严来辅佐后主刘禅。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053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