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图)

散文社2022-10-06 02:25:14431

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

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武则天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在这样的清苦下,当时的武则天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具体是怎样的吧!

揭秘: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图)  第1张

武士彟病逝后,武则天母女受到了武家族员的欺凌。武元庆、武元爽及武士彟兄子武惟良、武怀运“皆不礼于杨氏”,武士彟兄长子武怀亮“早卒,其妻善氏尤不礼于荣国”,杨氏“深衔之”。武则天童年的噩梦开始了。

关于武氏族员欺凌武则天母女的详情,史载不详,学界也无深入研究。杨氏为夫守灵不满一年就带着三个女儿离开文水,去长安投奔堂兄杨师道,可见武氏族员欺凌之甚。罗丽说成年后的武则天“实现了自我丰满的人格之后的反压抑”,其中提到武则天所受到的压抑,应当主要是来自男性世界的压抑,她受到的第一次压抑就是族人的欺凌。

武则天母女被欺凌是从贞观九年(635)武士彟去世开始的,那年她十二岁。这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一期。家庭变故后生存环境的突变应该会给她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关于武氏族员欺凌武则天母女的详情,史书中并无记载,我们只能根据他们日后的关系来推知前情。武则天立后不久,武氏族兄皆有超越常制的升迁。杨氏“尝置酒”,谓武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杨氏提及的“畴昔之事”即指他们的欺凌行为,不仅包括他们对杨氏的“不礼”,还应包括他们对武则天的“不悌”。

因为杨氏提及旧事的前提是武则天立后给武家带来了莫大的恩惠和荣耀,此言是提醒他们“今日之荣贵”得益于武则天,要看他们羞惭悔过的洋相。不料,武氏兄弟并不买账,他们明确指出自己“早登宦籍”是由于父亲的缘故,并且表示“揣分量才,不求贵达”,“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一也”。

这种尴尬场面充分说明了当年他们矛盾的深厚和长期的纠缠不清。那么,当初武氏兄弟到底是怎么欺负武则天母女的?以至于多年之后,妹妹贵极天下并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了,他们仍然不肯低头?由于此事并无史书正面记载,我们还是从武则天的日后表现上寻找痕迹。

我们知道,武则天有非常明显的暴力人格,屠戮亲属、残杀政敌、血洗朝堂等一系列行为均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她初次入宫就有过一番骇人言行:“他日,项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肤饭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骆,肥逸无能调驭者。联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肤之志。今日卿岂足污肤匕首邪!”

这非常明显地流露出少年武则天虐待动物的暴力倾向。也就是说,她的暴力人格在此时就略现雏形了。当时她虽然并不受宠,但也并无受罚、受虐经历,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等暴力场景,其暴力倾向只能从她此前的生活中寻找原因。我们知道,主体的暴力倾向与其负面经历有关,尤其是童年时期遭受的肢体暴力和精神摧残有莫大关系。武则天入宫前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感情良好,均无暴力倾向。她与父母关系良好,其暴力倾向应与父母无关。此前她唯一的负面经历就是族兄的欺凌。也就是说,族兄极有可能对她有过肢体暴力和精神摧残。

武元庆、武元爽的具体生年不详,我们可大致推断一下。武德五年(622),武士彟原配相里氏所生的二子相继病死,武德六年(623),相里氏病死,武士彟均未回家探望。也就是说,武元庆、武元爽的生年至少应在武德五年(<622)前。根据他们日后不接受杨氏的情况来看,他们可能已与生母建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

生母病死时,他们已经懂事,在感情上无法再接受继母了。这时他们应该至少5—7岁。杨氏嫁给武士彟后,武德七年((624)年生武则天。也就是说,他们两个至少要比武则天大7—9岁左右。武士镬去世时,武则天十二岁,两个兄长至少已经十九岁了,正是血气方刚、张扬跋启的年纪,也有能力欺负继母和妹妹了。

揭秘: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图)  第2张

武士彟去世前,他们对武则天应该是以冷眼漠视为主,谈不上欺凌。因为父亲与继母感情良好,对她们多有照顾。他们即使心怀怨恨,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欺凌妹妹。父亲去世后,继母和妹妹柔弱无助,他们的胆子就大得多了。加之他们自幼丧母,读书不多,缺少素养,丧父后又无人管制,他们极有可能对武则天有过肢体暴力和精神摧残。

武则天立后后,他们不买继母的账。武则天立即将他们贬为龙州刺史、壕州刺史。武元庆“至州,以忧卒”,武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他们忧惧的原因当然是自知难逃报复,我们可以据此反推他们当年行为的恶劣。堂兄武惟良、武怀运也被贬往外地担任刺史。十徐年后,也就是乾封元年(665),武惟良、武怀运“兴诸州刺史诣泰山朝勤,从至京师,惟良等献食”。

武则天顺便将鸿杀魏国夫人之名扣在二人头上,将其诛之并改其姓为蝮氏,意思是他们心如蛇蝎。看来两位堂兄在外任职期间,心理压力并不是很大,至少没有出现忧惧至死的情况。估计他们对武则天母女并无直接的欺凌行为。我们据此可以大胆推知,他们当年应该是偏袒武元庆、武元爽的,对武氏兄弟的欺凌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是冷眼旁观或者精神歧视,并无直接的欺凌行为,故而武则天对他们的报复并不十分严厉,而是贬损中夹带精神侮辱。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推知,武元庆、武元爽两位异母兄长对继一母多有不敬,对武则天还有过肢体暴力和精神摧残。堂兄武惟良、武怀运等族人偏袒武氏兄弟,对武则天母女冷眼相加,堂兄武怀亮之寡妻也对她们甚是无礼。杨氏母女均为势单力孤的女流之辈,只能隐忍不发。这种暴力欺凌和精神歧视发生在武则天十二岁的时候。

我们知道,这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遭遇必定对她的人格大有影响。面对家庭暴力(包括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女性的表现一般有三种:一种是自我抑制,逆来顺受,在忍耐中不断地失去自我;一种是绝望反抗,以暴制暴,往往导致悲剧发生;还有一种是为了保持尊严另寻出路以示解脱和报复,如离家出走、自杀、离婚等。

武则天显然属于最后一种。随母亲远走长安为她提供了“离家出走”的机会,入宫为才人更让她彻底脱离了寄人篱下的家庭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暴力影响的消失。一般来说,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往往会产生报复、焦虑、恐惧、不安、压抑、自卑等心理。武则天就是如此。她发迹后不久,就对族兄一一进行报复,他们先后不以寿终。他们死后,武则天也不让他们的子孙承袭父亲爵位,而是让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继承。

唐人流行夫妇合葬的习惯,但是杨氏遗嘱不归葬武氏文水先莹,而要葬于其父杨达的墓旁。武则天遵从遗嘱,“割同穴之芳规”,将母亲墓迁于咸阳县杨达旧莹之左。其后又鉴于父母“陵莹吵隔,长悬两地之悲;关塞遥分,每切百身之痛。遂命大使备法物,自昊陵(父墓)迎魂归于顺陵(母墓)”,即是宁愿迎父魂来陪于母,也不愿让母魂陪于父墓,可见母女衔恨武氏亲属之情。武则天发迹后将文水县改为武兴县,还给天下武氏百姓免除赋税,显然是宣告天下:是她—杨氏的女儿给武家人带来了荣耀恩惠,而非武家男儿。这显然是夸示自己有能力支撑武家门户,是对当年受欺的一种反拨。

这种负面经历给武则天留下了终生的精神印记,试总结如下:

其一,她早早失去了父亲庇护,族人的欺凌再次提醒了她丧父的后果,不仅加深了她对父亲的追念,还引发了她对亲情的怀疑。武则天认识到,在强弱斗争中,强者为尊,其余的人都偏向强者。道理和感情在实力、地位、权力面前都是软弱无力、不堪一击的。有实力、地位和权力者才有生存权和话语权。武则天过早地对亲情失望,这对她日后夺取权力、剪除异己而不顾惜亲情的行为具有经验指导作用。武则天性格中还有专权的一面,也与她失去父亲庇护后的痛苦体验有关。武则天成年后表现出对权力嗜血性的追求,晚年不肯放权给朝臣亲信,到了八十多岁被政变人员团团围住仍然坚持不传位,都可看出其对权力的钟爱。这种钟爱即与她早年丧失“权力”庇护的伤痛经历有关。

其二,一般来说,没有父兄庇护、母亲又柔弱隐忍的女孩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很容易产生崇男心理,也容易养成刚强自主、斩断果决、泼辣有为、不让须眉的性格。

其三,父爱的过早缺席容易使女孩产生恋父情结。武则天丧父时十二岁。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刚刚准备进入青春期,独立人格尚未成型,对父母的依赖很强,父爱的缺席很容易使她寻找情感替代品,即产生恋父情结。武则天极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结。另外,关于武士镬之死,太宗是知道内清的,出于愧疚补偿心理,他或许对武士镬之女武才人存有一些怜惜之意。

其四,武则天尽管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一生都未能摆脱精神上的困扰。雷家骥说她是一个人格失调者,即与早年的负面经历有关。她不得不借助宗教、医学等手段来消除这些不良清绪。她寡淡亲情的冷酷、追逐权力的狂热就是来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她好大喜功、张扬显示,一方面打压高门,混乱士庶之分,另一方面又拼命抬高武家门第,都是这种心理的流露。按说她受到高宗非常恩遇,但是她仍然无法消除内心的不安,还要安插耳目处处监视,并一再与之争权。晚年她精力衰颓,对两个少不更事的面首存有严重依赖心理,除却享乐之外,未尝不是在寻找一种情感慰藉。

这种负面经历也影响到了武则天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她眼见母亲未能生子,在武家地位不保,也深知继母不好当,没有血缘关系根本不可能得到继子、继女们真正的尊敬和爱戴。她对继子、继女们非常反感和无情,尽管有些继子、继女并没有威胁到她的利益。

揭秘:家族暴力与武则天的嗜血人格是怎样的?(图)  第3张

王氏养子李忠被废后,由于害怕武则天竟然精神失常,史载他“颇不自安,或私衣妇人服以备刺客;又数自占吉凶。或告其事”。李素节和李上金先后被她贬斥,不得朝见高宗。后李素节被绩杀,其子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李上金闻

此消息“恐惧,自缢死”。李素节的姐妹义阳、宣城二公主也被她“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后太子李弘提起此事,她随即将她们嫁给身份卑微的守城卫士。

这种负面经历还对武则天暴力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暴力造成的长期精神紧张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转化为外在的攻击行为。武则天也表现出了这一点。她早年以铁鞭、铁挝、匕首驯师子媳一事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她残忍好杀的人格特征,她的整个人生道路都贯穿着这种凌酷之气。她一听说两个儿媳(李旦二妃)有异心,没有调查清楚就草率动手暗杀,一听说一向信任的李昭德有专权嫌疑,不加审查就立即贬滴处死完事。她一再屠戮亲属,大兴酷吏峻法,都与此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她的残虐行为。

从数量上看,据林语堂统计,武则天自从永徽六年立后起到神龙元年政权倒台,共谋杀93人,遭到牵连的人就不可计量了。其中,近族有23人,其中包括儿子两人,尚在报棍中的女儿一人,孙子三人,孙女一人,姐姐一人,外甥女一人,其余李唐宗室34人(其中18人遭到灭门,其余人等家属中仅弱子或幼孙存活一二),有威望的文武大臣36人,其中不少人对武周政权立有汗马功劳,如垂拱四年(688)年平诸王叛乱有功的中书令张光辅和将军丘神绩,光宅元年(684)平徐敬业之乱有功的李孝逸,拥立武周政权有功的检校内史宗楚客和门下侍郎傅游艺等。

其实,武则天屠杀的远远不止这些人。史载她通过酷吏之手及其他手段共“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后因武周政权已经稳固,酷吏积怨过多,再无利用价值。她又将他们“杀之以慰人望’。还有不少是无辜者和无名者,如阎知微从突厥使还后被杀,她命“夷其三族,疏亲有先未相识而同死者”。

从手段上看,武则天的屠戮方法多种多样,有判罪、谋杀、阴谋诬陷、割裂、虐杀、饿死、鞭杀、杖杀、碟杀等,还有不少人在流贬途中和贬所不堪劳顿忧惧,郁郁而终。她降低被杀之人的丧葬待遇,以示贬损侮辱之意,如李素节死后被葬如庶人。她甚至连死人也不肯放过,郝象贤临刑前多有谩骂之言。她命“支解其尸,发其父祖坟,毁棺焚尸”。徐敬业事败后被“发家研棺”。

她还对杀戮对象进行精神上的侮辱。她一生迷信文字力量,经常将他人姓氏修改为凶恶不雅之字,以示凌辱贬损之意。如王皇后家人被改姓蟒氏,萧淑妃家人被改姓袅氏,燕王李忠、泽王上金、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常乐公主等人的后代均被改姓蛇氏,武惟良、武怀运均被改姓蝮氏。

此外,她还经常冒出一些新鲜花样。如她好佛,因此禁止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都认为武则天童年的阴影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是她日后行事狠辣的原因。这当然很有道理,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也不是所有童年不幸的孩子都会养成如此凌厉的个性和强烈的报复心态。武则天缘何如此,这还与她日后的宫廷生活经历有关。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1148.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