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三国时期战船分哪几种?魏吴造船能力全球第一(图)
三国时期战船分哪几种?魏吴造船能力全球第一
未来,海军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部队,航空母舰更是体现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标准。在千年以前的三国时期,当时中国的造船能力就达到了世界的顶峰,曹魏和东吴的战船非常先进,而且排水量很大。赤壁之战时,曹魏就修建了几百艘战船,一共搭载了80万水军。虽然东吴的工业能力比曹魏要差一点,但同样能造出非常厉害的战船,而且还多次击败过曹军。如果跟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的话,魏吴造船能力无疑是最强的。
说到造船业可能大家都会想到今日的中国建造航母,清朝建造北洋舰队,明朝郑和下西洋,唐宋元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显然这些盛况的发生都是以造船业发达为前提的。那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造船业是否发达呢?这或许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一窥其貌。从地理形势来看,造船业的发达与否主要依据水域,而南人喜水的特性也注定视野多集中在南方,造船业发不发达显然只能以长江流域的东吴和荆州地区进行判断了,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赤壁之战。过去人们往往集中于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和“军事、历史意义”,却从不以此关注三国时期的造船业,实乃遗憾。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在长江流域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水战。当曹操平定北方,率领80万大军(一说实际为20万)挥师南下,意图一统天下之际。无论曹操,还是刘备、孙权都积极发展水军。曹操接受荆州水
军大部,整合水军约7、8万人,进据长江北岸乌林一带;刘备令关羽操练水军万余人,据于夏口;(据《三国志·关羽传》所载“先主(刘备)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適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着周瑜率东吴水军三万余人屯守于长江南侧赤壁一带。孙刘抗曹的大势自此形成。
这里有几个现象可以看彼时的造船业。其一,曹操为使不善水战的北人习惯坐船,将每个舰船的首尾相互链接起来,以使“如履平地”,减少行船过程中的颠簸。而能够承载号称80万(即使是20万)大军的战船,在渡江时的战线将会拉多长,需要建造多大的船体和排水量?而首尾链接过程中的“战船整合体”究竟如何进行战术操作,才能不使这个“战船集合体”在行进(转弯)过程中造成部分被拖动转弯的船只不会沉水?这些在在需要今人都难以理解的造船业进行解释。
其二,《三国志·周瑜传》中所说的“火烧赤壁”过程:“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这里的“斗舰”、“走舸”、“大船”明显是各具特色的船只,“斗舰”是装备精良的战船,是黄盖诈降的“投名状”,“走舸”是快船,用来突击和冲锋,“大船”明显主要是运兵船的功能。这些分类清晰,功能完备的船型更是造船业发达的集中体现。
经过上面的分析,基本可以窥见彼时造船业的发达了。东吴后来形成的完备的水军体系,东吴数次的海外经历,包括多次前往东南亚,派遣卫温和诸葛直前往台湾等等,均可发现彼时造船业的兴盛,也为唐宋元时期“海外丝绸之路”的兴盛作了铺垫。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223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