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一下:揭秘长枪在兵器史上的发展之路(图)
揭秘长枪在兵器史上的发展之路
说到长枪这把武器其实大家可能会发现从古到今好像是一直存在的,除了到了近现代被科技取代了,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器长枪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
长枪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古代兵器的发展史,从上古时代,石质和骨质的长矛就已经被人类用于战争和狩猎。夏商开始,中国的矛开始由青铜铸成,但此时矛并不是中国人的主战武器,而是辅助斧钺的辅兵。西周之后,矛的地位提高,成为五兵之一,地位和长戈并重。
商代的矛头,形制多为柳叶形,目的是扩宽敌人的伤口。西周开始,矛体开始变窄,矛锋加厚,这样的长矛更为坚固,可以很好的适应在中国逐渐普及的车战。春秋战国之后,矛体进一步变窄,矛刃有个内弧,整体更为细长。较于前代,这样的长矛更为轻便,也更易刺入日渐加厚的盔甲。在战国中期,还出现了一种结合了矛剑特点的武器,叫作铍(pi),不过因为工艺要求更高,因此难以普及全军。另外说一下这段时期长矛的长度也是有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矛长3.5-4米,也就是军界常说的三段身。当然也有个别国家跟同时期的欧洲人一样喜欢搞超级长矛方阵,只是没有马其顿方阵那么夸张。
西汉之后,矛开始铁质化,当然在战国时期已经有铁矛出现,只是在个别国家的精锐部队中装备。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政府开始有实力将士卒的步兵青铜矛改为铁矛,和铜矛相比,铁质长矛更为坚固,韧性更好,因此矛身可以比青铜矛长一倍。随着大汉国力的提升以及对匈奴的备战,骑兵在中国开始大片成军,相应的,骑兵专用的骑兵矛也就诞生了。和同时期帕提亚骑兵用矛的方式一样,冲刺时大多是倒提下扎,这样已经足以和步兵抗衡并取得优势。东汉之后,高桥马鞍进入中国,骑士在马上的可以保证前后稳定,故而单手提矛进行冲刺在东亚地区流行开来。同时为了保护骑兵,具装甲胄开始在重骑兵中普及。那相应的,为了突破这甲胄的保护,军中工匠开始对骑兵矛也进行了改进,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槊。汉代的马槊长有4米多,特点是矛身细长,矛锋的厚度在矛身宽度的3/4左右,这样的马槊可以刺穿当时东亚的各种盔甲,因此被认为是当时的兵器之王。
除了骑兵矛的进化,步兵矛也有了新的飞跃。因为长矛步兵可以结阵对付日益强大的骑兵,故而各地对步兵矛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高涨,以至于长矛兵被单独分出成军,以便于组成方阵。比较与骑兵矛,步兵矛矛身更为宽大,这样的长矛可以很好的对抗骑兵的冲击,其中步兵矛中最为精良者被称为铩(sha)。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矛迎来了大繁荣阶段。因为马镫的出现,士兵可以腾出双手用长矛左右突刺,这就增强了骑兵的杀伤力,也使得骑兵矛的用法变得多样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已经没有矛的称呼,而是统称为槊,为了方便骑兵的攻击(因为第一次冲击有可能使马槊折断),东晋还普及设计了双刃矛,就是两头都有矛头,当然这种武器第一次出名却是在东汉末年有关公孙瓒的相应记载的。
隋唐之后,虽然骑兵没有了马甲,但是骑士的装甲却变得更为紧实了。因此隋唐时期的矛槊也是格外有一种特色,就是形制近乎锥子,这种铁矛仅是毛尖就有16.5cm左右。在隋唐时期,马槊不只是收到士卒的推崇,就是武将,也非常钟情于马槊。像历史上的单雄信、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都是善于使用马槊的勇将(隋唐演义里面的武器大家就不要信了,大都是宋朝才有的)。尤其是尉迟恭,还擅长一招马上多槊,难度之高,能掌握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另外从中唐开始,槊这个词就淡出了文献,取而代之的则是今天常用的长枪,马槊改称为马枪,同是枪刃也开始变短。
进入宋代,长枪又迎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头。根据不同的用处,长枪出现了各种形制,比如适用于城防战的拒马枪、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野战方面有捣马突枪、素木枪、鸦项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錐枪等。通常钩枪为骑兵用枪,鸦项枪是步兵常用枪,錐枪是练习枪。另外还有梭枪,其用途就类似于标枪。
宋代长枪的使用也不只是局限在士兵手里,随着攻城战的增多以及宋人缺马,长枪还被结合到战车上使用,成为枪车;也可做成拒马。元代,长枪和宋代差距不大,并继承了北宋末年出现的梨花枪,也就是火药呲花和长枪的结合兵器。另外要说一点,宋元时期,长枪已经出现红缨,目的是防止鲜血顺着枪杆流下让士兵手滑。
明清时代,长枪的形制基本已经定型,尤其是在火器大规模使用之后,长枪的种类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另外在使用方面,长枪更加讲究个人技艺和短兵配合的战术,像明中晚期,有武学家吴殳写下《手臂录》,讲的是抖大枪的要诀。在明朝前中期,火器还没有相对于冷兵器的绝对优势,因此长枪在明军中装备率在40%。明中后期开始,火器大行其道,长枪多和战车起到阵地保护的作用。
清军入关以后,长枪依旧作为主要的单兵武器被应用于军中。和通泊之战后,清军认识到了奥斯曼火枪的威力以及火枪阵型的重要性,于是缩减了长枪兵的比例而提高了火枪兵的比例,比例在2:3。这就使得清军也犯了明军的老毛病--过度倚重火枪,而失去了近战格斗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311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