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一下:武大樱花和日本有什么关系?(图)
武大樱花和日本有什么关系?
每年三月中旬,很多人会慕名来到武汉大学观看樱花,但最近发生了一起事件让很多人好奇武大的樱花和日本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现在武大的樱花都是日本赠送的么?实际上,武大樱花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最早一代的樱花是当年日军在武大种下的,不过只有20多株。此后中日达成友好关系,日本赠送了1000株樱花,其中50株送往了武大。但如今武大校内已有1000多株樱花,主要分为四类,大部分都是自主培育或者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
大家都知道武大樱花是从日本引进的,但实际上,樱花并不是日本原产的,而是从中国引进过去的。
根据日本的权威著作《樱花鉴》记载,樱花原产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后来被人工栽培,逐步传到中国的长江流域、云贵川。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的宫苑内已就开始栽培樱花,南北朝刘宋的名臣王僧达有诗云:“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描写的就是一种红色樱花的早花品种。
到了唐朝时,樱花已经普及到了私家花园,白居易有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特别是到了盛唐,樱花已经从廊庑宫院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就是写照:“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唐朝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也有樱花的记载,宋朝的成都郡丞何耕,也对垂枝早樱进行过详尽描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证据:“本大实小,其熟猥多鲜红可爱。其苦不可食,虽鸟雀亦弃之。”
到了明朝,樱花诗也不少,比如“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垂枝早樱的记载。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冬海棠,就是冬樱花,现在仍然大量存在于云南的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
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日本仰慕中华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正是这些遣唐使将樱花带回了日本。可以说,中国栽种樱花的历史比日本早了一千多年。
在日本奈良时代(710年至794年),说到花,只是单指桃花,直到樱花传到日本后,樱花才成为日本花的主角。因为日本的几位天皇都非常喜欢樱花,当时的赏樱是日本权贵间非常流行的雅事,9世纪时,嵯峨天皇主持了第一次赏樱大会,后来丰臣秀吉在醍醐寺的赏花会,更是因豪侈华丽而名标史册。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8年),樱花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了一种民间传统风俗。
现在,日本官方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祭”。日本人喜欢樱花,认为樱花活着时非常绚烂,凋落时不污不染,象征着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被日本人尊称为“日本精神”。
由于樱花在日本流传很广,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传说:在很久之前,日本有一位名叫“木花开耶姬”(意为樱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这位仙女从冲绳出发,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在次年5月到达北海道,途中,仙女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这位仙女,日本人就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
日本并没有法定的国花,一般来说有两个重要的象征,一个是皇室专用的菊花,另一个就是日本民众认可的樱花。
樱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但由于日本人对樱花极度喜爱,而且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冠绝的品种,数量又最多,所以日本樱花最为出名,再加上日本人给樱花赋予了所谓的“日本精神”,所以樱花也就成了日本的象征。
现在中国著名的“武大樱花”,其实跟日本也脱离不了关系。
1938年,武汉被日军攻陷,日军把华中派遣军的司令部驻在武汉大学珞珈山。第二年,为了慰藉日军的思乡之情,日本人从日本将樱花引种到武汉大学的老斋舍前,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
到了1972年,中日建交,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时,把樱花当作礼物送给总理。总理决定把其中50株大山樱转赠给武汉大学栽种,意在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同时也提醒日本人:中国人不会忘记历史。
经过多年的培育,珞珈山的樱花如今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每年都引得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成为武汉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地标特色。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476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