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刘伯温不差于诸葛亮,为何只被封为诚意伯?(图)
刘伯温不差于诸葛亮,为何只被封为诚意伯?
说到刘伯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大家也懂的,他也算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很有治国之才能,说到诸葛亮这个人也不差的,在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两个人其实差不多的,但是这个刘伯温和诸葛亮的历史出名程度却不一样,诸葛亮要好很多的,那这个刘伯温好像只封了一个诚意伯,那么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为什么开国之后只是个伯爵,什么陆中亨,什么唐胜宗等名气较小的都是侯爵,就更不说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公爵了,刘伯温的名气和爵位明显不成正比,如果是侯爵也勉强说的过去,什么原因造成刘伯温只是伯爵?
第一,刘伯温不是淮西集团成员,他是浙东集团的代表
看过明史的都应该了解,明朝有两大集团,一个是淮西集团,还一个是浙东集团。其实这两个集团根本不是同个级别的,淮西集团实力上远胜浙东集团,明太祖朱元璋本人也是淮西集团的,就算这二个集团是捏造的,但是皇帝为了平衡朝政,必定也会有意无意让朝廷形成这样的局面。
朱元璋第一次离开濠州郭子兴,准备单干的时候,只带走了身边的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人分别为徐达、汤和、 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 、费聚 、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这些人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称为淮西二十四将。李善长也是淮西人,自然是淮西集团的成员,而且还是个首领。
朱元璋是一个同乡观念很重的人,这帮老乡从一开始就跟着他南征北战,抛头颅洒热血,你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能不厚厚封赏了这些人吗?我们知道徐达是公爵,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侯爵,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首领,虽然是个文官,这些年没有南征北战,但是在幕后确实做了不少工作,而且从不抢风头,让朱元璋很放心的,所以封了李善长为韩国公。
第二、刘伯温资历不如李善长
明朝开国封的公爵和侯爵除了一个李善长,其他都是出生入死的武将,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跟文官没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刚起义的时候,率军攻打滁州,李善长就自动来投,当时朱元璋手下并没有其他谋士,后来刘伯温在朱元璋打浙江的时候,和宋濂等人主动去南京投靠朱元璋的,那个时候朱元璋手下已经有很多谋士了。从时间上来看,刘伯温晚了许多,若是给刘伯温封公爵,淮西集团那些出生入死的老资格肯定不肯。
可以这样说,朱老板刚刚自主创业的时候,你若是个人才,主动投靠的话,朱老板自然会分一些股份给你。可是朱元璋的企业已经上了规模,各地人才奋勇而至,你再主动投靠的话,朱元璋也不愿意分股份了,最多高薪聘请。
第三、刘伯温恃才孤傲
朱元璋虽然是个放牛娃出身,但是个却是一个军事天才,刘伯温也是,而且还略胜朱元璋一筹。无论是先打陈友谅再打张士诚的战略部署上,还是在龙湾战役上,两人都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在安丰被围,朱元璋接到小明王的求救信,准备率军救援的时候,刘伯温力劝朱元璋不能救援,因为一旦救援,那么张士诚必然会趁虚而入,到时候腹背受敌,十分被动。可是,朱元璋没有听从刘伯温的劝住,执意出兵安丰,后面局势的变化可以说是跟刘伯温预料的一模一样。
不管谁是皇帝,都不喜欢身边大臣能力高过自己,总会担心有一天这人不把聪明才智用在治国安邦上,而是用在阴谋政变上,那个时候咋办?再说了刘伯温劝阻朱元璋不要出兵安丰的一个理由就是让他借张士诚的手,除掉小明王。你说朱元璋夜晚想起此事的话,还会睡的着吗?
总之,刘伯温虽然功劳很大,但是并未达到一定要封公爵的份上,侯爵说的过去,但是只封了一个伯爵,就有些小了,但是这也是性格使然,古代不管什么时候,文臣都是看不起武将的,然而朱元璋却是个武将出身,还是个放牛娃,估计刘伯温也没少表露出鄙视的眼神。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732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