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下:何曾如何看出西晋要早衰?(图)
何曾如何看出西晋要早衰?
何曾是西晋开国功臣,他从小好学博文,同袁侃齐名。等曹睿即位后,何曾仕途进入上升期,后来何曾投靠司马家参与了废黜魏帝的计划。何曾算是当时士族的代表人物,其生活作风非常奢侈,而且心胸狭隘。不过何曾还是非常有远见的,他提前附和司马家,也是看清未来朝中局势,等西晋建立后何曾又成功预测晋要早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背景吧。
何曾是西晋的开国元勋,他出生在东汉末年,其父何夔长期辅佐曹操、曹丕父子,历任司空掾属、丞相府东曹掾、尚书仆射、太子太傅,最终官至太仆,封侯拜相十分风光。何曾子承父荫,袭封阳武亭侯,小时候聪敏好学,门阀家族出来的人才。
何曾以道德高尚闻名,猛打道德牌,据说这家伙娶妻后都不怎么碰,闺房之事也很严谨,从少年至成年,不追求声色享受,跟妻子见面都衣冠楚楚,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北面再拜,拜完两人吃肉喝酒,然后再撤下碗筷再拜而去。
何曾自律甚严,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他简直是道德楷模,也是个至孝之人。其实何曾之所以如此打造自己的“人设”,是因为当时做官是举荐为主而不是科举为主,口碑越好,仕途越发达,官做得越大,“钱途”才越光明。
曹叡即位后,何曾经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曾向曹叡上疏请求整顿地方官吏,以安百姓。不久,迁为散骑常侍。在任职期间,他特别有威严,也做出一定成绩,赢得百姓的称赞。他的母亲去世后,他表现得十分悲痛,并离职专心守孝。
何曾其人颇有果敢,也有些智慧,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在当时获得很多好评。在嘉平年间,何曾担任司隶校尉时,何曾上奏朝廷,弹劾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尹模,当时朝野上下没有敢惹尹模这个恶霸的,只有何曾敢站出来说话,说明他内心还是果敢而耿直的。
步兵校尉阮籍特别有才华,于是恃才傲物,放浪形骸,他的母亲死后,他根本没奔丧,人们都说他太荒唐,道德有瑕疵,不负责任,违背祖宗礼法,但无人敢弹劾他,因为司马昭对阮籍很器重。何曾当着司马昭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然后对司马昭说:“阮籍行为荒唐,守丧期间公然坐在您旁边喝酒吃肉,违背礼制伤风败俗,您现在正以孝治天下,应该将他放逐以儆效尤,而不要让他继续污染朝堂,污染华夏。”
何曾引经论据,对阮籍提出弹劾,司马昭说:“爱卿啊,我们要以和为贵,阮籍他身体不好又那么瘦弱,君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吗?”虽然司马昭没听他的,但当时的朝臣们对他也颇为敬畏,提起何曾,都竖起大拇指:是条汉子,好样的!
然而权势让人疯狂,权势也让人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最终沦为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最可怕的是,战斗到最后,发现自己成了自己曾经反对的人。在权势面前,谁也不会比谁更干净。
后来何曾在高陵之变后投靠司马家,气节沦丧,成为司马懿的一条谄媚的狗,他倾心辅佐司马懿父子三人,并曾参与废黜魏帝曹芳的谋划,司马炎成为晋王后,成为晋国丞相兼侍中,积极策划司马炎代魏建晋行动。
在司马昭的提拔下,他最终做到司徒的高位,也就是相当于宰相。做了宰相的何曾沉浸于美食和声色中,对权势极度谄媚,每次跟同僚会见司马昭时,同僚仅抱拳作礼,只有他跪着行大礼,砰砰砰磕头,大家都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何曾是个相当会享受生活的人,他追求美食,对美食毫不节制,他家小厨房烹饪的菜肴,其美味居然远超过帝王之家,就连皇帝享用过他家的馔肴,回宫都不想吃饭了。
皇帝每次举办宫廷宴会,请大家吃吃喝喝,别人都高高兴兴带着饿了两天的胃去装食物,只有何曾表现得好像得了“厌食症”,皇帝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如家中食物可口。皇帝说:那你下次来赴宴,带着自己的菜肴吧!
何曾在其他方面保持君子节制的操守,但他的金钱和精力全在追求美食上,他对美食穷凶极欲的追求,奢侈无度的热爱,让他每天在美食上花费的钱才上万金,然后每次吃饭仍然举着筷子发愁,说:感觉无下箸处,菜肴不可口。
司马昭一直袒护他,有人弹劾他,司马昭以他是重臣为由,从不加以责罚。
何曾是个“外宽内窄”的人,他心眼很小,表面上却很宽容。当时有个官员叫刘亨,为人正直,曾经弹劾过他的奢侈行为,后来何曾辟命刘享为掾,有人劝后者不要去,说何曾这人得罪不起,刘亨说:何曾贵为至公,不会记私仇。结果他被何曾打个半死,足以说明何曾是记仇的。
何曾也有些官场智慧,晚年的时候,因为看透了官场炎凉,少了年轻时候的贪欲,内心清静了不少。此时司马昭将皇位传给嫡长子司马炎,司马炎更是夜夜笙歌,不操心国事,何曾每次赴宴回来,都忧心忡忡。有一次他赴宴回来告诉几个儿子说:“国家要亡了,你们还可以相安无事”,然后指着几个孙子说:“你们就完了,必殃及祸乱!”
儿子忙问:“父亲何出此言?”何曾说:“皇帝每次都说说笑笑,但从未提及治理国家的深谋远虑,可见他心中没有责任感,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败亡了。”
果然不久后,晋朝爆发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何曾的话句句应验。
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808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