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曾侯乙口中含的21个动物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含义?(图)
曾侯乙口中含的21个动物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含义?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曾侯乙出土的时候,这个口子是有含21个小动物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21个小动物是干什么的呢?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其实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这些小动物叫玉琀,也称“饭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窍玉塞”。塞于口、鼻、耳、肛门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还有个专属的名字叫玉琀。
两汉时期最常见的玉琀是蝉的形状,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为什么是蝉?这主要和蝉的生长特性,有关。蝉的幼虫入土后变成蛹,出土后又变成蝉,古时候的人们因为蝉的这一特性,寄希望于来世,希望死者的灵魂也能如蝉一样复生。目前流传的很多蝉形的古玉,多无孔,其实很多就是玉琀。
玉蝉↓
我国从史前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玉敛葬”的习俗,如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君子贵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汉代贵族继承并发扬了“贵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离身,死后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汉代的厚葬使葬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镶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个镶玉棺,实在是太奢华了。还有别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里的玉制品。
玉棺,南京博物院藏↓
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看,曾侯乙可能是枚吃货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国的国君,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他不仅是位深谙车站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很可能还是个吃货。
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类随葬的物品多达一万多件,其中有一件是青铜制的煎鱼盘,出土的时候盘下放着木炭,盘上有一条鱼,从鱼骨头的形态来看,这是一条鲫鱼。 而曾侯乙墓中煎鱼盘的出土,说明这个小国的君主曾侯乙,在吃鱼方面已讲究煎炒的吃法了。 曾侯乙墓中煎鱼盘的出土,说明我国至少在东周时代已有了煎炒鱼类等烹饪的方法了。
此外,考古专家们在鱼骨中还发现了梅核,梅子可去除鱼腥味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大量的调位料,如花椒、山植皮、山植果、山植于、芒耳等等。
而且,研究发现,曾侯乙在饮酒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在酒里过滤掉其中的一些沉淀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夏季使酒降温,冬季使洒升温。
古人的墓葬多仿照生前,而曾侯乙作为一位国君自然更是极尽所能的让身后事也能如现事搬了。综上所述,曾侯乙是位美食家,妥妥的,没错了。
所以,曾侯乙口中的玉琀,特意制作成牛、羊、猪、狗、鸭、鱼的形状,可谓是“六畜”具全了,数量也很可观,共计有21件。很可能就是希望曾侯乙的来世也能享受到这些美味吧。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833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