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黑死病是怎么结束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图)
黑死病是怎么结束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黑死病,也叫做鼠疫,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说黑死病差点让欧洲消失也毫不为过,当时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在黑死病中死伤的人不计其数,如果有幸在鼠疫中幸存下来的人,他们提起这件事情可能还是非常害怕的。不过,既然黑死病杀伤力这么厉害的话,为什么后来又消失了呢?黑死病是被治愈了,还是找到了什么办法解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黑死病是什么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野狐、野狼、野猫、野兔、骆驼和羊也可能是传染源。病人是肺型鼠疫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经皮肤传播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疫区的野外工作者、与旱獭密切接触的猎人、牧民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2.黑死病的杀伤力有多大
14世纪40年代,从亚洲传来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疾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很快传到并笼罩整个欧洲。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人们被迅速传染,高烧不止,然后在几天之内死亡。这种疾病在欧洲蔓延了十多年,到1353年,超过2000万欧洲人死于此——这就是鼠疫病,又称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大陆1/3人的生命。
鼠疫,无疑是欧洲中世纪经历的最大灾难,然而人们也是在几十年前才彻底搞清楚黑死病的传播机制。这是历史上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人一旦接触感染源,染病率从50%到100%不等,并毫无医药手段可以治愈。短则几个小时,最长也就7天——感染者就会死于非命,并且病征会以多种形式显现。
然而人们对鼠疫的了解并不长。1894年,香港突然大规模暴发疫情,法国医生亚历山大·耶尔森在香港发现了病原体,后被命名为耶尔森氏菌。
鼠疫高死亡率的罪魁祸首是耶尔森氏菌,这一点已经被很多研究所证实。2011年,研究人员从1348年至1350年被埋于伦敦公墓的死者牙齿中,提取出了病原体的完整基因组。这一肆虐欧洲的瘟疫的秘密,有望被解开。
3.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
黑死病并没有被真正意义上的消灭,它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隔离了病原体。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详情可以参考下面的扩展资料。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鼠蚤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839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