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造纸术是埃及发明的吗?莎草纸的来历是什么?(图)
造纸术是埃及发明的吗?莎草纸的来历是什么?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一种标志,是我国的一种文化符号了,而且造纸术可以说是极大的改善了人们记录和传播的进程,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而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也就是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很多人也知道,在埃及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莎草纸,这种纸的年份就更加久远了,是距今大约三千多年前诞生的。这样说来,莎草纸的历史要更加久远一些,如果从年份的角度来说的话,似乎造纸术应该是埃及发明的才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的认知当中,却是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呢?这中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莎草纸介绍
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古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用纸莎草制成的书写介质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缺乏记载而失传。后来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但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
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终于还原出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2016年7月,埃及博物馆举办特展,首次展出一批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纸莎草文献。
2.为什么不是埃及发明了造纸术
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纸张是中国人首先发明,那为何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其实答案很简单,莎草纸根本不是纸,就像同样用于书写材料的兽皮、竹木简、乌龟壳也不是纸一样的!与莎草纸概念相近的一种"纸",是羊皮纸。没有人会觉得羊皮纸也是纸吧?
纸,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很明显,埃及的莎草纸和欧洲的羊皮纸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莎草纸用植物制造,但不是用植物纤维制造,更不能随意折叠。
莎草纸制造,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埃及已经有了文字使用,已经有了国家,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比如中国,那时候还处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夏朝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比莎草纸完了1000年。
莎草纸的制造工艺是这样的: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今一般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
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草纸其实就是把莎草这种植物削成片,然后按压在一起,根本没有提取植物纤维的过程。所以,莎草纸根本不是纸。羊皮纸也不能算是纸,当然,也不是羊皮。
羊皮纸,千万别以为就是直接在羊皮上写,那样太重了,没法用。羊皮纸的概念是羊皮制成的纸形薄片,用于书写。埃及托勒密王朝害怕希腊人与他争夺地中海文化霸权,禁止向希腊出口莎草纸,自力更生的希腊人发明了羊皮纸。
羊皮纸的发明,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战国中晚期,距今2500年,比造纸术早了四五百年。羊皮纸,并不是皮革产品,在浸泡石灰水去毛除脂阶段与制革相同,其后用专用的木框极力拉伸,用物理性的拉伸状态干燥并保持状态固定,没有采用化学手段获得纤维。说白了,羊皮纸就是拉宽拉长了的羊皮。
3.我国的造纸术
这两种制造工艺太简单了,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蔡伦纸,那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先说比蔡伦纸还要早的灞桥纸,麻纸。
考古发现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发现了一团废麻丝,专家说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为"灞桥纸"。后来陆续出现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等都是此类。
这些"西汉纸"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纸?说法不一。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灞桥纸进行鉴定后让认为,灞桥纸的前卫多是定向排列,没有出现造纸术中的打浆过程。所以,灞桥纸不是纸,是"出土纤维片"。但是经过中外专家的多次研究,最终中在1990年给出了结论"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所以,我国造纸的开端,不晚于西汉。蔡伦的作用在于,大大降低了纸张制造的成本,让普通人也能用的起纸了。《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敏锐地发现,树皮、麻头和破布都有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工序制造下来,就能形成洁白坚固又轻薄的纸张。这对于中国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在世界文化传播历史上都有着决定性意义。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16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