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一下:木兰诗对于花木兰没被发现是怎么解释的?(图)
木兰诗对于花木兰没被发现是怎么解释的?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很多人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激励了很多的女性,虽然说更多的还是现代社会的女性,毕竟在古代的环境下,女性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而讲述了花木兰从军故事的《木兰诗》,很多人应该都学过的,诗中所写的花木兰,与戏曲中的花木兰,都是很多女性的榜样人物,但也有很多人非常好奇,花木兰毕竟是女性,混在军营里面十几年都没被发现,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木兰诗》里面就已经有过解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真有花木兰吗
几千年诗坛,留下了不少千年之谜。唐诗中号称最难懂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到底要表达什么,估计只有李商隐自己弄得明白。宋诗中有苏轼的千年谜诗《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到底东坡夜游时是看到了什么,他自己都表示不知道。
与这两首诗相比,或许更让网友感兴趣的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花木兰的大名,据说现在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咱们这位人见人爱的女侠确实是威风。身为女人,咱能“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做个将领,咱能“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然而有一个问题从上学时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就困扰着许多人:从军12年,花木兰为何就是没被发现是男扮女装。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也是费尽了脑筋,查古籍,了解北朝的风俗,能做的大家都做了,但终究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也有人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不是只是存在于古诗当中。从感情上来说,笔者自然是愿意相信花木兰真有其人的,毕竟自唐代开始,就有不少文人写过赞咏花木兰的诗。从白居易的《戏题花木兰》中可见,白居易对花木兰喜欢得不行;而从杜牧的《题木兰庙》来看,唐代百姓还给花木兰立下木兰庙。
2.木兰为什么没被发现
既然这么多名家都相信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那困扰咱们多年的问题也就有必要细细想想了。其实这个答案一直都在《木兰诗》,只是小时候咱们没读懂,多年后笔者再读它,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因,诗中至少有5句对此事早就做了交代:
第一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句交代了花木兰没有长兄,而从后她凯旋回来的另一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来看,12年前她从军时弟弟也很小。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大姐该是什么脾气,大家其实想想就知道,一定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这一点从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行为上就可见一斑。
第二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10个字证明了一件事:花木兰身手是相当不错的,这也就是为何花木兰能立下军功的原因。这样的身手,有力气、有霸气,有多少人会怀疑她是女子。
第三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一句说的是穿衣风格,将士们白天都是穿着铁衣,自然是看不出男女的区分的。
第四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说明了沙场异常激烈,将士们死伤不少,所以与花木兰同住的肯定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人。或许这些人对方的姓氏都不知道,第二天马革裹尸了,这种情形下人和人之间是不会有过多的了解的。
第五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花木兰立功后面见皇帝,这是皇帝给的赏赐。若非大将是不可能得到皇帝亲见的,显然花木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升到将位,在这12年里她肯定是摸爬滚打上来的。或许前些年她还和普通兵士一起住,但后来肯定是有自己的营帐的,所以只要挺过前一段时间,她就能保证自己不被发现。
《木兰诗》本就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想来那时候百姓和咱们关心的事也没什么不同,所以才会在诗中有这么多暗示,只能说作者的小心机藏得挺深。不过笔者重审,《木兰诗》说到底也只是一首文学作品,如何品读是见仁见智的事,只要道理说得过去,笔者觉得都是可以的,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3.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31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