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图)

散文社2022-10-16 02:35:51449

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

溥仪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同寻常了。而在溥仪被废之后,他从皇帝的身份成为一个不再是皇帝的“普通孩子”,虽然说没了皇帝的身份,可是溥仪依然可以居住在故宫里面,他的生活各方面其实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不再是皇帝而已,清朝也灭亡了。然而,溥仪既然可以住在皇宫,他的生活开销都由民国政府拨给,依然过得很奢侈,但是为什么后来被冯玉祥赶了出去?冯玉祥为什么要赶走溥仪,他是有什么目的的吗?

解读: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图)  第1张

1.溥仪被赶出故宫

1912年2月12日,随着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阳光,第一次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地平线上。

众所周知,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对于主动逊位的清朝皇室成员予以优待,允许他们暂时居住在故宫,每年给他们提供400万元开支费用,还配备卫队为他们、甚至包括清朝的祖庙提供保护。

不过,12年后的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后,做了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修改了清室优待条款,将居住在故宫的溥仪一帮人驱逐出去。

当时,溥仪等人故意拖延出宫时间,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强硬地表态,限3个小时离开故宫,否则开炮。溥仪等人这次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居住了18年的故宫,此后再没回来。

不少评论者对冯玉祥驱逐溥仪表示不满,认为其违反了中华民国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属于违约。溥仪离开故宫后投靠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在日本人的挟持下前往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冯玉祥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解读: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图)  第2张

2.溥仪退位后的奢侈生活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紫禁城时期,溥仪虽然已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其御茶膳房仍保留。所以,在用膳的奢侈,排场程度上毫不逊色从前皇帝生活。民国元年(1912年)9月10日,隆裕太后为六岁的溥仪请了师傅,开始读书。书房先设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曾是慈禧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众多的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先后教汉文,伊克坦教满文。在读书的六、七年里,溥仪学的主要是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没有学过算术,也没有学过地理、历史。

解读: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图)  第3张

3.冯玉祥为什么赶走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字曜之,号浩然,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3岁即位,6岁被迫退位,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帝制更是存在近两千年,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下,清室眼看大势已去,况且又只剩下一对孤儿寡母,实在难撑危局。为保全自身性命,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退位诏书中表示:“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清朝至此正式灭亡,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表着什么,也并不能理解隆裕太后和大臣们为什么哭。说起来,在清朝灭亡之后,溥仪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依旧是锦衣玉食,有人伺候,还免去了每日早起上朝的繁琐。客观而言,民国政府对于清朝廷的确仁慈,相比国外那些被砍头、上绞架的末代皇帝,溥仪不仅可以保留尊号,每年还有民国政府提供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清室优待条件》中还规定,皇室成员依旧可以住在紫禁城,所有宫女和太监照样配备齐全,大总统袁世凯见到溥仪,也会按照外交礼节对他鞠躬致意,称他一声“陛下”。因此,溥仪只要安安稳稳在皇宫里生活着就好。然而溥仪长大后野心逐渐膨胀,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和身份,竟生出想要复辟清王朝的想法,将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推向末路。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六月十四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讨伐,十三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前后加起来溥仪只坐了十一天龙椅。这一次复辟,溥仪完全参与其中,12岁的溥仪在帝师们的熏陶教导之下有了自己的想法,其所作所为显然已经不能归结为少不更事,而是他本身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和野心。

解读:溥仪被废之后可以住在故宫,为何却被冯玉祥赶出去?(图)  第4张

虽然溥仪与这场“造反”脱不了干系,但北洋政府实在不想再生事端,也就没有追究溥仪的责任,该给的待遇一样也没少。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每年400万的优待费并未完全兑现,但考虑到当时军阀混战,北洋政府财政紧张且军费开支巨大,这其实也情有可原。溥仪16岁大婚时,北洋政府还特意拨付10万作为贺礼,对于这位亡国之君来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就算北洋政府一直优待溥仪,这位过气皇帝依然不知足,心里还是有很多不满,觉得自己受了天大委屈。

为此,溥仪联合那些宫里的太监们偷偷把皇宫中的宝物拿到外面去卖,有的甚至直接卖给低价外国人,以此换取不少资金,一方面用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一方面又能用于积蓄力量以实现复辟大业。此事被北洋政府发现后,众人一致认为溥仪这种行为性质恶劣,和花大价钱养了一条白眼狼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冯玉祥本就反感帝制,于是他派遣心腹将领鹿钟麟率军冲入宫中,逼迫溥仪等人同意废除原先的优待条件,同时把溥仪一干人等强行赶出紫禁城。

也许这种做法有点言而无信,但结合废帝溥那些举动,再看看溥仪出宫后各方势力的动向——既没有人替他说话,更没人主动表示接纳,皆表明这是溥仪自作自受。就这样,溥仪彻底结束了他优越的皇帝生活,过上了过街老鼠的生活。放着原本安逸的日子不过,偏偏不知好歹,非要无事生非,被人赶走后只能寓居天津,随后又投靠日本人,妄图再次复辟坐上皇位,一生坎坷波折,最终也不过是黄粱梦去罢了。归根结底,溥仪一生的悲哀都是他自己不知好歹,逼得自己走上流离失所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35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