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欧洲中世纪神权与皇权的关系是怎样的?有哪些矛盾?(图)
欧洲中世纪神权与皇权的关系是怎样的?有哪些矛盾?
从公元313年开始,基督教在罗马获得了合法地位之后,一直都发展的非常迅猛。即便是罗马帝国日渐衰落,也没能阻止基督教势如破竹的发展轨迹。到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基督教已经是传遍了整个欧洲。五世纪之前,大型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有主教,而到了六世纪末,罗马主教的地位逐渐上升,开始被基督教世界称为'教皇'。('教皇'一词于希腊语中有'父亲'之意)教皇一般由罗马城内与周围教会的主教和红衣主教组成的枢机团选举,第一任教皇是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
最初,教皇统治人的精神世界,而国王们则支配人的世俗生活,但随着教会的权利日渐庞大,教皇与国王们的矛盾也开始凸显。
国王们认为教会分流了国民对其的尊敬,而教会认为国王对于上帝和教皇缺乏敬畏。由此,人类精神的君主和世俗的君主为了争夺对方的权利,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一开始,双方心照不宣地将斗争藏在暧昧模糊的辞令和阳奉阴违的政令上,直到奥托一世当众表达不满。
按照教廷与各国皇帝共同遵守的规则,主教应由罗马教廷任命。但奥托一世坚持'皇权是上帝赋予的,君主有权利任命教职人员',并亲自任命境内主教,且授予伯爵称号和土地,交予新任主教象征权利和地位的权杖和指环,史称'奥托特权'。
奥托一世本人于962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加冕,而不过一年,他便在罗马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废黜了为他加冕的教皇。
以此为导火索,各国君主开始力图介入教皇选举,也因为此事,教会的'软弱'使教会'改革'者们大为不满,他们要求俗世退出教权领域,世俗君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主教必须由教皇任命。
就在事件愈演愈烈之时,教会的'改革'派,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颁布了《教皇赦令》。
赦令宣布将主教任命权收归教廷,世俗君主不得干预神职人员选举;
教皇有权废除君主,开除教籍。
德皇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试图用武力使教廷收回赦令,却无功而返。便于1076年在沃姆斯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七世。
作为对此的回应,格里高利七世于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亨利四世,开除教籍,并号召德国贵族、教士和教徒反对被废皇帝。
就这样,身居罗马的教皇用一场宗教会议和废除德皇的布告挑起了德国的内战,德国的诸侯们纷纷响应教皇的号召,起兵反对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在难以镇压国内接连不断的反抗,不得不翻山越岭来到意大利,在卡诺莎城堡外寒冷的冬日里占了三天三夜,才得到教皇的接见,史称'卡诺莎觐见'。
亨利四世在得到教皇原谅后,火速返回国内镇压反对他的诸侯。因对此事的耿耿于怀,1080年,他再度出兵意大利,且在三年后攻陷罗马,使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慌忙撤出意大利。
至此,教皇与德皇不死不休,而直到亨利四世历史,德皇与教皇间的矛盾也没有缓和。
此后十六年,双方依旧势如水火。
如此直至1122年,教皇卡里克特斯二世(1119~1124年在位)才与德皇和解,双方就此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
直到此时,教权与皇权才取得了勉强的平衡。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96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