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下:古代的各个城门分别代表什么?(图)
古代的各个城门分别代表什么?
去过古城游玩过的朋友们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古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代人在建造城市的时候会想着把整个城市用高高的城墙给围起来,整个城市会呈现出一个非常规则的方形。与如今相同的是,城里居住的都是非农业人民,包括王公贵族、商家小贩等,城市的四面八方会开若干个城门以便人们进出,而且城里的建筑也多使用一面面墙给围起来。因为城门是进出城的唯一通道,所以城门的安全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门的功能也不断丰富起来。
一、城门是城市对外的门户
1、各种各样的城门
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出于安全等需要,城市也随之建立起来。商朝都城殷墟、西周都城镐京,之后每个朝代都建有自己的都城。某个城市因其地理的优越性还成为好几个皇朝的都城,比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代社会讲究"天圆地方",城市的形状大体都是方形,出于采光和风水的需要,城市大多都是坐北朝南,为了出入方便,城墙留出若干个城门。
人们为了讨个吉利的彩头,给城门起了各种好听的名字。比如,西安古城东面最北边那个门叫朝阳门,因为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这个位置最先见到太阳。而北京古城把最中间的那个门命名为朝阳门,也是因为它直面太阳。西安城正北方那个门叫安远门,因为西安北面是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柔然、突厥等经常骚扰长安,朝廷不得不派兵讨伐安抚,"安远"寓意着远方安宁平定。北京城正北方的城门叫安定门,也寓意着希望北方安定无战事。
2、 每个城门都要配备专门人管理
居住在小区或者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大多被这样一件事情困扰:明明有很多出口,却只开有限的几个大门供人们出入,其余的门常年处于关闭的状态。私家车明明挺在南门口附近,可是小区却只开放东门和西门。食堂就在教学楼的南门外,可是学校也只开放东西门。每多开一个门,就必须配备多名门卫管理。多开一个门,意味着增加若干开支。古代城门也是如此,而且更甚。
现代人进出小区需要刷门禁卡,古代进出宫城也要报备。唐朝皇帝居住的皇宫实行门籍管理制度,大臣们上下朝路过宫门时,要向监门卫出示自己的门籍才能放行。门籍就是一个名牌,类似于身份证,上面写着该官员的姓名、年龄、职位、相貌特征等信息。监门卫是管理皇宫宫门的官员,不仅负责检查出入官员的门籍,为了皇帝的安全,官员携带的东西也要检查,监门卫既相当于门卫,也相当于安检。
监门卫的建制属于军队的建制,下设大将军、将军、郎将等职位,但是他们并不统领军队,只是负责城门管理,他们的职责只是维护城市安全,并不外出打仗。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高力士曾经就是监门卫大将军,他从没上阵杀敌,后来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被编剧给演化为郭利仕,而李必就称他为郭将军。
二、人们因城门而生活不自由
1、晚上人们是不能四处走动的
为了维护城市的治安,长安城实行宵禁制度,因此,唐朝人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下午六点左右,负责的官吏先敲鼓四百下,外城城门关闭;过一会儿再敲鼓六百下,坊市关门,行人禁行。早晨四点左右,敲鼓三千下,坊市和城门依次开启。在这期间,有武官在街上巡逻,如果有人敢在宵禁期间上街,轻则入狱,重则杀头。
并不像唐朝古装剧演的那样,晚上人们还能出去聚一聚,喝喝茶,聊聊天。宵禁期内,坊市的酒肆茶馆必须打烊停业,人们不能走出家门半步,否则就要受到严酷的惩罚。当然,在有特殊情况,比如有人生病或者孕妇分娩,向官府报备,说明事由,可以去请大夫或者去抓药。
2、城门关闭与开启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长安城东西长约十八里左右,南北宽约十五里左右,城内分为一百零八坊市。开始传递城门启闭信息靠的是步行,但是步行的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出错。后来根据马周的建议,设置街鼓,以鼓声为信号,各个城门采取相应的启闭程序。
汉朝负责城门的官员称为"城门校尉",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城门郎"。城门郎属于归门下省管辖,官阶为六品,下面分设八百个吏员。每个城门的钥匙必须上交统一管理,不能放在城门处,所以才需要这么多人。开关城门有一定的讲究,开启时是先外而后内,关闭时则是先内而后外。
这样可以方便宵禁政策的实行,当第一遍鼓声响起时,如果不打算在内城过夜,就必须马上向外城转移,如若不能在外城城门关闭前出城,只好投宿到客栈之中了。早晨最先打开的是外城,因为必须得保证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最先运进城内,将城市运转起来,如果开启的顺序是先内后外,城里人只能饿肚子了。
三、城门展示的的重要意义
1、城门的首要功能是内外沟通
修建城市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弊端在于城市的面积有限,生活物资不可能全部存放于城市之内,只能由城外补给。在打围城战的时候,敌人只要把城市包围的水泄不通,隔绝城市和外界的联系,等城内粮草用尽,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太平军围困杭州时,守城官员王有龄明明知道胡雪岩运来的粮食就在城门之外,可是却毫无办法,城外的胡雪岩也心急如焚,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杭州城失守。
2、城门是城市防御最薄弱的点
城市最大的功能就是防御外敌入侵,城门也就成为了一个城市最薄弱的地方,在军事战略上,城门成为城市防守的重中之重。自古城门处的城墙都被建设的非常牢固,城墙高度多达十几米,厚度也多达十几米。在重要的地方,在和泥时还要掺入糯米等辅料,以保证城墙的坚固程度。城门外多有护城环绕,连接两岸的是"千斤闸"吊桥,而千斤闸非人力所能撼动,必须依靠传动装置才能将吊桥抬起。如此层层加固,也不能完全保证不被敌人攻破。
3、 城门关卡方便了商业税收
比如宋朝开封就收取城门税。宋朝商业发达,商品流通频繁,为了"重农抑商",统治者对商业征收很高的税率。过往商旅要接受城门郎的检验,按着货物多寡纳税。这样做有利于维持城内的物价稳定,如果商人想投机倒把,把紧缺的物资大宗运进城内,再以高价卖出。政府就会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应地增加城门税,商人无利可图,自然就放弃投机的念头。
4、 城门也是秩序空间
当官阶比较高的官员或者皇帝巡视时,为了表示尊敬和地位尊卑,地方官员要很早就去城外迎接;在送别友人或者亲人远行时,也要将其送出城门外很远的地方才算是合乎礼仪。在人类学家看来,门的意义在于分隔,门里门外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场所。在门里的人相当于主人,而在门外的则是客人。
每逢盛大节日或者万国来朝时,皇帝总会以主人的身份站在城墙上宣布命令或接受朝拜。出兵打仗时,皇帝也总以天子的身份到城门口送别将士。送别亲人出城远行,意味着亲人即将成为城外人、客人,必须送出城外好几里,以表示对亲人的留恋和担忧。
结语:
按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城门首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通过城内外的交流给城内运输补给,也能防御外敌。其次城门也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秩序的需求,一个小小的城门,就能将社会分为内与外、主和客的区别。现代化的发展将城乡的界限击碎,类似于古代封闭的城市早已不复存在,残存的古城墙也成为现代人旅游参观的景点。现代的城市虽然没有了高高的城墙,也存在一些古代城门管理的影子。比如运送货物的车辆也需要接受检查,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有收费站相隔。不同的是,现代城市早已突破古代小城市的格局,随着热武器和飞机的产生,古代围城也失去了其防御价值。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010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