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刘邦能放走张良,为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图)

散文社2022-10-17 12:30:01368

刘邦能放走张良,为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历史上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而他们有很多相似点,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面。朱元璋杀了功臣,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他的疑心,而刘邦杀功臣,却不会像朱元璋那样大肆屠杀,而且对待自己的谋臣,刘邦放走了张良,给他封了侯,但朱元璋却没有放过刘伯温,为何他们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普及一下:刘邦能放走张良,为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图)  第1张

1、西汉张良

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了韩国两朝的宰相。直到至张良时代,韩国被秦吞并,张良也就报国无门,从此立志反秦。

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矢志抗秦的张良也拉起了100多人的队伍,加入到反秦浪潮中。后因势单力薄,决定率众投奔景驹,在途中正好遇上刘邦,两人一见如故,张良果断弃投景驹而跟从了刘邦。

在楚汉相争中,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智激项羽遣刘邦入主关中,而后烧毁栈道、鸿门宴上助刘邦脱险、荥阳献策裂土封王拉韩信等。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正式登基,行功论赏。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为食邑,然而张良自请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地为封邑,以此得名留候。刘邦进都关中后,张良便以病托辞,闭门不出。而后隐居于山中潜心修道,不再过问朝中一切政事。

普及一下:刘邦能放走张良,为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图)  第2张

2、明朝刘基

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京城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然而由于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天,因此刘伯温直到至元二年(1336年),才得入朝为官,被授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后因刘基不满元朝廷的腐朽无能,辞官回到故乡。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后,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应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朱元璋采纳其策先后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之后刘伯温又向朱元璋建议,脱离“小明王”韩林儿的势力范围,自立以“大明”为国号以收归民心。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与左丞相李善长在政见上产生分歧,此时妻子病逝,刘伯温便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然而刘伯温在临走前,仍向太祖上奏朝廷当前存在的隐患,当年年底,朱元璋又把刘伯温召回进宫。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赐刘伯温辞官回乡,然而到了洪武八年,刘伯温仍和在京官员一样,参加了元旦的早朝。

普及一下:刘邦能放走张良,为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图)  第3张

3、志向不同

王朝建立后,刘伯温出身寒门,一生追求功名利禄,选择留在了朝庭,参与政事。然而其性格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和朝中大臣多有不和,最后也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而张良出生韩国贵族,其志向是灭秦复国,现秦已灭,大仇得报,因此不再贪恋功名权位,飘然而去,不带一丝丝的留恋。

张良出身名门,和刘邦两人同是起家的时候认识,以平等的身份相处,又一起经历了不少患难,因此张良很受刘邦的尊重。而刘邦本人也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张良要走,刘邦也不好强求。

刘伯温是半路加入到朱元璋军中,两人没有私交,只有君臣之礼,加上朱元璋生性多疑,对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很不放心。再次是刘伯温有心归隐,却留恋功名,仍参与朝中政事,最后也只得留在了京城。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050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