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散文社2022-10-17 22:58:43450

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的一些事情了,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都是在丑化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历史上真实的杨广和这个隋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1、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

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第1张

隋炀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登帝位前曾任9年扬州总管,头衔有太尉公、扬州总管诸军事、扬州刺史等,其间平定过江南豪强的武装叛乱,直到公元600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才离开。隋朝建立之初,中国还处于分裂状态,尤其是陈朝据地江南,与中央政权抗衡。588年秋,20岁的杨广受命率领数十万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进据建康(今南京),俘获了藏在井里的陈后主和其贵妃张丽华。

后来民间传说杨广迷恋张丽华美色,衍生出许多桃色段子,但多部史料记载,正是杨广亲自下令斩了张丽华。结束国家近百年的分裂战乱,开启一个统一、强盛的新时代,杨广由此建立了较高的威望。随即,杨广的父亲隋文帝将陈朝的南兖州改名为扬州,设总管府于广陵。当时,陈朝初平,江南局势未稳,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相煽作乱,“婺州人王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憎等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还有不少土豪“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先起淮左、三吴、浙东、浙西,后又蔓延至浙闽。

为平定叛乱,隋文帝改派杨广为“扬州总管,督江都”,总督扬州四十四州军事。“前后七百余战,转都千余里”,终于平定了叛乱。后来,苛刻的《隋书》主编、唐朝大臣魏征也难讳其功: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杨广当时立足扬州,悉心经营南方,笼络人才,为他以后登上皇太子位,进而登基做皇帝奠定了根基。

最先平定南陈,一统天下,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最先开凿了世界上第一长的南北大运河;最先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最先颁布“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接待外国使团和派出使者;最先在法律中废除了“十恶”之条,宽减了刑罚;最先建造空前精巧的、用于收藏古籍的图书馆。看来,千百年来,隋炀帝的形象确实被颠倒了,他那足以追继前烈的功绩,被冠以“暴君”、“淫君”的罪名所沾污了。

作为暴君的证据之一,便是和诗杀人事件,谓薛道衡和隋炀帝“和诗”时,薛道衡的诗句超过了隋炀帝,隋炀帝竟将他诛杀。如此看来,因一首诗句而杀人,真可谓是摧残文化的暴君。事实果真如此吗?一查《隋书》并非如此,薛道衡之死与“和诗”无关,《隋书》的《薛道衡传》作这样的记载:

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第2张

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颂》,隋炀帝看后很不高兴,他对苏威说:“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鱼藻为《诗经》的《小雅》篇名。《诗序》以为刺幽王,“言万物失其性”,“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这里很清楚地点明:隋炀帝不高兴是因为薛道衡在对隋文帝的颂词中有讽刺的意味,即以竭力赞美隋文帝的办法来贬低隋炀帝。不久,朝臣正议定新的律令,议论多时,仍未能定决颁布,薛道衡又对朝士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其意谓,假使当初高颖不死,新律令早就会决定下来,而且颁布实行了。

有人将此言报告隋炀帝,隋炀帝听后大为恼火,谓“汝忆高颖邪”,认为薛道衡还在思念着高颖,就令其自尽。把薛道衡之死看成是隋炀帝对文化的摧残,不足为证。隋炀帝对于古代的保护,在史书上有不少记载。如《隋书》中的《经籍志》有云:“炀帝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构屋以贮之,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魏已耒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又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录。”隋炀帝对中华古籍传承做出很大的贡献。

每当看到这里,隋炀帝给人一种英明君王的形貌。在古代帝王中,像隋炀帝如此喜爱图书字画,如此保护古籍名画是少有的。正由于隋炀帝采取了一套搜集和保管图书的有效措施,尽管隋代时间不长,但《隋书》中《经籍志》所记录的图书相当完整。这是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淫君又怎么看呢?中国历代帝王,把成百、成千甚至上万名青年女子,关入深宫,供自己奴役玩弄,就连贵族官僚也妻妾成群,实为寻常之事。可以这样说:无君不淫!隋炀帝也不例外。当时的后宫编制是:后一,夫人三,嫔九,婕妤十二,美人、才人十五,宝林二十四,御女二十四,采女三十七。隋炀帝有声色之好,内宫多蓄美女,但是并不为最。

后世有文说隋炀帝荒淫,夺兄弟之妃妾,可翻阅《隋书》和《北史》均未讲过隋炀帝有夺纳兄弟妃妾之事。而唐太宗杀其弟元吉后,却将元吉妃杨氏纳入后宫。隋炀帝虽亦好色,但与正宫萧皇后仍相守终生,“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隋书》中的《后妃传》)

2、历史为什么丑化隋朝

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第3张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篡改史料最严重的皇帝。为了遮掩自己杀兄屠弟、囚父至死的劣行,并营造一个千古明君的假象,他暗示甚至强迫史官美化自己,还违反常例,把记载自己的史料取来翻阅删改。这导致了隋唐年间的历史被大幅歪曲,后人了解到的也都是些虚假的史实。

大学者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就曾说过:“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此外,为了证明李唐王朝取代大隋是顺天应命,对前朝的丑化自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李世民授意手下史官丑化隋炀帝的形象,在正史中对其大加诋毁,更在民间舆论上散播流言,把杨广的形象妖魔化,致使后人多人为杨广是商纣夏桀这样的极品暴君。而事实上,隋炀帝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一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扬中华国威的壮举,也推出过不少英明的举措,可在不客观的历史宣传下,这些如今已然少有人知。

当然,在隋炀帝治政后期,确实频频出现决策失误。他不恤民力,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不堪重负的百姓怨声载道。而在大隋的种种积弊被征辽诱发后,他非但未能积极应对,积极力挽狂澜,反而逃避困难,整日骄奢淫逸,醉生梦死。最终天下大乱,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他自己也身死国灭,这都是杨广缺乏责任心、应对危局不力所导致的后果,做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无疑难辞其咎。

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第4张

客观来看,杨广应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但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从古至今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所以隋朝和隋炀帝被李唐王朝成功丑化便也并不出奇。不过李世民是华夏历代君主中最虚伪、最重虚名、篡改历史最为严重也最为成功的皇帝,所以杨广这个前朝的亡国之君就被丑化地分外夸张,最终竟成了中国历史上昏暴之君的样板人物。而在这个过程中,趋炎附势的儒家子弟也不遗余力地对此推波助澜。由于李世民厚待儒家,兼且儒教的教义核心就是要找到一个“完美圣君”并加以辅佐,便顺着李世民的自吹自擂,把他捧为善良仁爱、完美无缺的千古一帝,而把前朝宽厚仁慈的杨广污蔑成淫乱残狠的一代昏君。曾经万国来朝的煌煌大隋,也被李世民恣意丑化,和同样被汉朝妖魔化的秦朝一样,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历史是客观地,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很难摆脱历史的局限性和个人的主观性,或多或少地都会有所偏颇,有些史家还会受到统治者的压力和私心私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正史中的记载,也往往并不客观。尤其是多年以来,在政治目的的引导下,中国的历史记述和人物评论已经走入了严重的误区,总是喜欢用脸谱化的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评断。根据“成王败寇”的原则把人单调地分入正方、反方两个阵营,正方“高大全”,反方一无是处,非黑即白,极度偏颇。而且常常严重缺乏客观性,胜利者发动战争就是保境安民,扬我国威;失败者发动战争就是穷兵黩武,欲壑难填。很多历史记述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前人一生功过,只在他们一念之间。

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图)  第5张

3、总结

其实隋朝也有它存在的原因,也并不是大家所说的那种一文不值了,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更多的也不说了,大家心里自有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085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