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一下:萧太后的寿衣为什么盗墓贼不敢拿(图)
萧太后的寿衣为什么盗墓贼不敢拿
说到萧太后的寿衣,全称叫做“辽承天皇太后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主要是由金冠、金覆面、金衣、金裤、金靴、金手套、金饰品、金捍腰、金护腹等十三件珍宝岁组装而成的,使用黄金达10.73公斤,宝石有上百颗,其价值达到34亿,可以说是咱们“中华第一国宝”了。这样的宝贝盗墓贼不敢拿走?事实上恐怕是已经争得个头破血流了。
那么,究竟是哪个盗墓贼将萧太后的寿衣从陵墓中拿了出来?
据《辽史》记载,辽国第五位皇帝景宗耶律贤和夫人肖太后葬于今锦州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的乾陵。该陵墓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岁月中,先后遭到六次盗墓浩劫,早已被洗劫一空。如今,甚至连墓碑也不见踪迹,留给后人的只剩下了一片神秘的探索遗迹。
显然,萧太后的寿衣早已不知去向,又何来盗墓贼不敢拿走之说。况且,能当盗墓贼的,那一个不是胆大妄为之辈,他们根本就是奔着发财目的去的,又怎么可能见财不取呢。
对此,据寿衣传承人讲,辽天庆九年(1119年),金兵毁乾陵、显陵凝神殿、安元殿并皇妃子弟影堂,地面建筑焚烧殆尽,两陵均被挖开,墓中金银珠宝被盗掠一空。
当时,金兵挖开乾陵后,先扒下了景宗与萧太后的黄金寿衣,然后才盗掠了墓中所有珍宝,只将一些陶瓷器、竹木器、生活器等弃之不顾。
以此来看,当年从萧太后的陵墓中拿走寿衣的盗墓贼就是金兵。至于,又是如何辗转反复后,流落到了现在的神秘传承人的手中,就不得而知了。目前,只知道萧太后寿衣金饰品中的金簪一支、金耳环一对、金项链一条(残)、金手镯一双,被有“中国辽金收藏第一人”之称的裴元博先生所收藏。
同时,据裴元博先生回忆,萧太后的黄金花丝叠绣四凤金袍,曾于1993年出现在辽宁省丹东市,而该袍则是萧太后黄金寿衣的外穿袍服,因此也是萧太后黄金寿衣的一部分。
但是,萧太后的寿衣却隐藏着一个令人费解之谜。那就是存世的所有契丹寿衣,包括金属网衣,均是长袖长裤,而独独萧太后的寿衣是短袖短裤。
那么,萧太后的短袖短裤寿衣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对于萧太后黄金寿衣上装饰的“凤凰逐日”和“缠枝莲”等图案,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理解。即:凤凰围着太阳舞蹈的图案,被称为“凤凰逐日”,代表宇宙的太极,永生不灭;而莲花和忍冬纹组成的图案,既有佛家圣洁轮回的出世思想,又有道家阴阳生死观的空灵元素,因此则表示佛教与道教的和谐共融,同时又有永恒、吉祥的寓意。
但是,当考古人员看到萧太后的黄金短袖短裤寿衣时,通过查阅各种典籍,始终找不到相关记载。
因为,在契丹人的信仰中,灵魂是不死的。所以,契丹人死后,亲人先对尸体香汤沐浴,再用丝棉将尸体包裹严实,就连每根手指也要用细窄的丝带分别缠裹,然后用类似于“金缕玉衣”的寿衣将死者完全罩住,即:按上衣、裤子、手套、护腹、靴子的顺序依次穿着、缝合,最后戴上金属面具。
这就能够使死者形不散、神不离,而目前发现的契丹人寿衣都是这样的长袖长裤,正好与此相吻合。然而,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却是八分的短袖短裤。
后来,又有学者发现,萧太后黄金寿衣的式样,似乎很像是内衣装束,并不是罩于外面的,而是穿在其它葬服的最里层,和我们常见的寿衣外穿恰恰相反。对此,有学者还发现,当时的回鹘族就有这样的丧俗,而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就与回鹘族有血缘之亲。因此,萧太后的黄金寿衣是短袖短裤式样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传说中西王母的鹤氅就是没有袖子的,而萧太后短袖短裤式样的黄金寿衣,则表示羽化飞天,到另一个世界去见西王母了。只是,不知道萧太后是否了解这段文化传说。
所以说,并不是盗墓贼不敢拿走萧太后的寿衣,而是萧太后的寿衣在第一次乾陵被盗时,就被盗墓贼给拿走了。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104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