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一下:古代吞金而死的原理是什么(图)
古代吞金而死的原理是什么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历史人物在遭遇了失败之后,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了百了,而选择的自杀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就在这些自杀方式中有一种自杀方式极其特别,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方式就是“吞金自杀”。不少人疑惑,难道吞食了金子就会死亡吗?这是什么一个原理,难道是因为金子有毒吗?现代社会,金子十分普遍,甚至有人用金子作为承载食物的器具,那么为什么很少听说有人因为使用这些器具而中毒呢?
1、“吞金”真的能致死吗?
“吞金自杀”的死法自古有之,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却从未有过黄金器物有毒的记载。而且黄金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是财富的象征,无数人为之着迷,如果黄金真的有毒,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还会如此追捧。
既然黄金器物不被看作是有毒之物,难道这么一个流传千年的“自杀手段”是假的?其实“吞金”并不能致死?
而且在中国的医书古籍中,也有很多关于误食了黄金器物的病例,例如在明代的《名医类案》中就记载了一起“吞金”之后被救活的案例。
“张成忠,汉上人,有女八岁,将母金簪子一只剔齿,含口中,不觉咽下,胸膈痛不可忍,忧惶无措。忽银匠来见云:某有一药物可疗。归取药至,米饮抄下三钱令服,来早大便取下。”
这一段记载讲述的在明代的时候,由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误食了她母亲的金簪,但是并没有立马死亡,而且在经过医治之后,还将金簪在大便中排出,身体安然无恙。这一记载表明,其实吞食了黄金器物并非像传闻中的那般可怕,是有药可医的。
而书中记载小女孩的症状是“胸膈痛不可忍”,这并非是一般常见的中毒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尖锐锋利的金簪划破了小女孩的胸腔,是一种物理上的伤害,而非是化学意义上的“中毒”。而且从小女孩在排出金簪之后安然无恙也可以看出,其实黄金器物本身是没有毒的,即便金簪划破内脏器官,也可以康复。
不过,这本医书中记载的这个小女孩在“吞金”之后,是及时服用了药物才得救。那要是在“吞金”之后不服用药物,会不会致死呢?对此,在《广西通志》中有记载:
“陶氏,郁林人,生员邓日孚妻。日孚乡试还,漓江舟覆,死讣闻,氏吞金绝粒半月不死。”
这一记载表明,在陶氏吞食了金子之后,还绝食了半个月,依然没有死去,而她在“吞金”之后,并没有接受医治。再结合前文所说的那个小女孩误食金簪的案例,可见“吞金”并不会致死。
那为何“吞金自杀“的说法还会一直流传下来?从陶氏想通过吞食金子来自杀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人是相信“吞金”是可以自杀的。那么,到底是谁让人们相信了吞金可以自杀呢?
2、 “吞金自杀”的说法从何而来
实际上,“吞金自杀”的说法与古代医书的记载有关。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中,就记载了:“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药人至死。”
而类似这样的表述,在各个时期的医书中都有出现,这说明了在中医体系中,“金”是有毒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医书的记载,才导致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吞金”可以致死。
但是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医书中确实记载了“金”有毒,可这种“金”并非是日常的黄金器物那种“熟金”,而是一种“生金”。
唐代著名中药学家陈藏器就指出:“本经云黄金有毒,误甚也。生金与彼黄金全别也”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这两段表述,都解释了一直以来,中医所认为的“毒金”并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黄金,而是一种“生金”,这种生金特指刚刚开采出来,未经过冶炼的天然黄金。
现代科学表明,“生金”之所以有毒,也并非是因为金元素有毒,而是因为天然黄金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毒金属,因此这才导致了“生金有大毒”。而人们日常所见的黄金,一般都经过了多次冶炼,有毒金属都被剔除掉了,所以也就没有了毒性。
不过,黄金虽没有毒,但是在古代,也并非没有人因为“吞金”而亡,而且有很多兵败的将领、宫中的太监或者丧夫的女性,在选择自杀时还是会选择“吞金”的办法来了结自己的性命。
例如,在明史中有一段记载,在明宪宗时期,万贵妃深受皇宠,但是万贵妃在第一个皇子夭折之后,再也没能为明宪宗再诞下子嗣。这让万贵妃十分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一旦后宫有妃子怀孕,她就会想办法让其流产。
但是在当时,有一位妃子在太监张敏的帮助下,偷偷诞下皇子,并且养到了六岁,后来张敏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明宪宗。但是不久之后,那位妃子便暴毙而亡,张敏也害怕遭到万贵妃的报复,很快就“吞金而死”。
在近代,也有一起因为战败而“吞金自杀”的事例。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当时镇守大沽口的清朝将领罗荣光在战败之后,因为害怕受到朝廷的追责,选择了“吞金自杀”。
这几个事例都有史可考,他们“吞金自杀”的死法确凿无误,那么既然黄金没有毒,这些人在吞金之后又为何会死去呢?
3、“吞金”如何才能致死
实际上,“吞金“确实可以致人死亡,但是死法和普罗大众所想的会有些出入,并且要想“吞金”而亡,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如果所吞食的“金”乃是生金的话,那得看所吞食的生金数量,要让其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剂量足够才可致死。
第二,如果吞食的“金”乃是日常所见的黄金器物,那么要想致死,要么是类似金簪的尖锐器物,要么要分量十分大,不会随着排便而排出体外的大金块。
为什么要有这两个条件呢?因为如果吞食的是生金的话,生金本身有毒,如果剂量足够,那么最终吞食人可能就将死于重金属中毒。而如果是吞食金簪之类的尖锐物质,那么“吞金而亡”的最终死法就是胸腔、肺部、肠胃被划破,导致体内大出血而死。
如果吞食的是分量巨大的金块的话,那么金块在进入体内后,就会下坠压迫肠道,从而导致消化道破裂,出现内出血以及并发症,最终疼痛难忍而死。
所以说,“吞金”是怎么样致人于死地的,要看吞的到底是什么“金”,不同的“金”死法也不一样,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死不了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在古代,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吞金而死”,而不选择其它自杀手段?实际上,这与“吞金而死”最终形成的尸体外观有关。
因为“吞金”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体内大出血而死,在外表上并看不出什么异样,这与前文所提及的投河、绝食、自缢、自刎等死法有很大不同。除了“吞金”之外,其它死法大多会让死者面目全非,甚至身首异处,这在很重视身后之事的古代社会是接受不了的。
而且,“吞金”之外的自杀手段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在一瞬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缺乏足够勇气的人来说,这些死法都不如“吞金”来得简单。但是实际上,“吞金而亡”的死法是十分痛苦的,最终可以说是“肝肠寸断”,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几乎是活活疼死过去的。
话说回来,人生可贵,为何要选择自杀来结束呢?即便是有什么很难过去的坎,交给时间去处理,也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生命诚可贵,本文也只是解释了“吞金自杀”这一古代的糟粕,切不可模仿呀!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158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