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佛教四次法难是哪四次(图)
佛教四次法难是哪四次
说起佛教,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实在我国历史上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的。进入中国后,便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适应度极好,针对民风做出了相应的改变,逐渐成为了一直庞大的,对中国全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力量,甚至到最后成为了我国第一大主流宗教。但是这一路过来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前前后后也惊了四次大规模的浩劫,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帝国的第三位皇帝,泰常八年(423年),拓跋焘十六岁,这一年他正式登基,年号始光。
公元446年,太武帝在长安宣布禁佛。关于太武帝灭佛的原因,历来有很多说法。
一种是,太武帝为了统一北方,需要征兵,却发现有很多人都遁入了空门,由于僧人可以免除租税、徭役,结果就导致了朝廷征不到兵。于是太武帝就在公元438年下诏,宣布凡是五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服兵役。
另一种说法,则将其归为佛道之争。最开始,太武帝并没有对佛教特别的敌视。
《魏书·释老志》中提到:“世祖(太武帝)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可见,在刚开始的时候,太武帝和佛教相处得还可以。但是后来,他遇到了一个人——信奉道教的大臣崔浩。因为太武帝十分看重他,所以这给了崔浩吹耳旁风的机会。
有人认为,太武帝对佛教的仇视,就是因为崔浩的撺掇。在崔浩的影响下,太武帝成了十足的道教徒——“崇奉天师,宜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他甚至还把年号改成了“太平真君”。
崔浩除了将太武帝拉入道教之外,还经常在太武帝耳边说佛教的坏话,诋毁佛教。这风吹久了,太武帝心里自然也有了偏向。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魏军在长安佛寺发现了大量财物、兵器、酒具和美女。太武帝知道后咬牙切齿,崔浩此时又趁机煽动,灭佛之事便由此开启。
这是中国最早的灭佛事件,除了有大量佛教徒惨遭迫害之外,还有很多佛寺佛塔也被大量破坏。
2、北周武帝灭佛
不过一百多年,佛教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劫难。
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在宇文护的拥立下登基为帝,而到死去时,他也才当了18年的皇帝。
上面太武帝是信道教,而周武帝是尊儒学。在灭佛这件事上,两人的身边都有出现一个协助推动的大臣。但周武帝有一个和太武帝最基本的不同点,他是有主动灭佛之心的。
周武帝统治时期,受到北齐、陈朝两国的威胁,周武帝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等待着讨伐北齐的机会。
当时的佛教,虽然经过了太武帝时期的一次劫难,但也只是暂时受到了抑制,太武帝死后,继位的北魏皇帝却是信奉佛教的,所以佛教很快又发展起来了。到了北周武帝这里,佛教已非常兴盛,而当时的佛教寺院拥有很大的社会财富,佛教僧侣却日趋堕落。
比如说寺院数量非常多,动辄几万余所,僧侣人数也有几百万人,在北魏编户人数的占比中有很大的分量,这就占了土地和人口相当大的一部分,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士来源。
所以周武帝为了富国强兵,就打算清肃佛教——“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中国人做事讲究师出有名,为了让周武帝灭佛的理由正当、合理化,一个叫卫元嵩的人出现了。
公元567年,卫元嵩向周武帝上书“省寺减僧”,说“治国不在浮图,唐虞无浮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大周启运,运慕唐虞之化,宜遣齐梁之末法”。
卫元嵩的上书有15条之多,他的这一套正合周武帝之心,为周武帝提供了一套理论支持。同时,为了制造舆论,周武帝还多次召集群臣及沙门、道士开辩论会,辩释儒、道、佛三教先后。
若是辩论的结果让周武帝不满意的就重新再辩,直到公元573年,周武帝“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最后”,这次周武帝终于满意了。
其实周武帝早就有了灭佛之心,这些只不过是在造势,在做准备。574年,周武帝终于下了灭佛诏令:“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到577年,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又到邺宫宣布废佛——“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四万)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灭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逃亡。佛教又一次遭到重大打击,然而这次也并非全然都是坏的影响,佛教始终是一个外来宗教,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可不能全然都按印度那一套来,必须适应本土作出改变。所以印度佛教转为本土的中国佛教,就以周武帝灭佛之事为契机。
3、唐武宗灭佛
两百多年后,到了晚唐,公元840年,唐武宗李炎继位。唐武宗在位才短短六年,本来这样的短命皇帝在历史上是不会有什么显眼的存在的,但唐武宗继位后的一系列灭佛政策,倒是让世人深刻地记住了他。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从他一登基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佛教的不喜。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唐武宗一步一步地收紧对佛教的约束,他没收僧尼的财产,勒令违规的僧尼还俗。
史料记载,至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正月,仅长安“左街还俗僧尼共一千二百卅二人,右街还俗僧尼共二千二百五十九人”,这数字已经非常大了。
这一年,因为有谣传说藩镇的奸细假扮僧人藏在京师,唐武宗就下了“杀沙门令”。之后的敕令更是一条紧接着一条,灭佛的程度也一步步加深。
公元845年,唐武宗还总结了灭佛成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多所,还俗僧人二十六万余人,收充两税,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两税户十五万人。”
关于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除了本人不喜欢之外,佛道儒之间的矛盾依然可算一个。另外从唐武宗采取的措施——没收寺院财产、销毁铜像以铸造新钱来看,应还有充实国库的原因。毕竟当时已是晚唐,国力衰退,而佛教则是一如既往地富裕,唐武宗也曾表示“穷吾天下者,佛也”,这就难免盯上佛教了。
4、周世宗灭佛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954年继位,955年就施行了一系列的灭佛政策,想来是早有准备。周世宗灭佛主要并在个人偏好,而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是唐之后的一个混乱时期,连年征战导致国民经济萧条,社会动荡让许多百姓遁入空门,佛教也发展得极兴盛。
同样还是那个问题,要打仗,要征税,却都找不到人,那皇帝可不就得整点手段嘛。
为了增加劳动力和兵源,周世宗在公元955年下诏限制寺院的发展——“近览诸州奏闻……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
诏旨颁布后,废佛之风席卷全国,当年就废寺院3万余所,还俗僧尼多达6万人。寺院里的那些佛像则被拿去铸造铜钱,一时之间,天下佛像几乎灭绝。
纵观来看,佛教之所以被灭,一是和本土宗教的较量,二是和皇权的较量。刚好这几次都是发生在国力衰弱或是急需资源供养的时候,当国家需要财力人力时,百姓却纷纷出家当和尚,不用纳税不用出力,这如何不让君主产生反感。
而佛教能在如此多次的重大危机之下存活下来,并最终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之一,生命力真的非常顽强了。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181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