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代车夫有多重要 为什么地位会逐渐下滑(图)
古代车夫有多重要 为什么地位会逐渐下滑
在先秦时期,各国车夫的地位都很高。可能大家会不理解,车夫这样一个职业为何地位会很高呢?因为在那个年代,无论是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借助马,马车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战场上,车夫一定要控制好马匹,车夫的水平有时候会影响一场战事的发展。在冷兵器时期,车夫的重要性都是非常高的。不过今天,我们基本已经看不到车夫了,其中的原因大家也都了解,那有关车夫在历史上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简单了解看看。
1、秦前时期
“车”的最初甲骨文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文字,一看就能看出来,它有两个或三个车轮子,中间靠车架子牢固地串接成一个整体,非常形象。车这种交通运载工具最早发明于什么时候,现在很难得知,但从这个字可以知道,从创造出象形文字时就有了车的应用,也就是出现了“车夫”这一职业。
马的速度比牛快,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战马与能够驾驭战马的车夫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国家军力的强盛直接与马匹有关,比如百乘小国、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的划分,秦国在春秋时期的实力还是个百乘小国,“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司马原是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军职,后来成为军队统帅的代称,掌握了兵马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军队,这个称呼从周朝时就开始了,“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他们还把军队中的马车称作“戎车”,“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周朝之后诸侯割据,开始礼崩乐坏,出现如孟子所讲“春秋无义战”。车夫本来是主人非常信任的人,这时候连车夫都开始变坏了。期间有这么一个故事,郑、宋两国交战前,宋军统帅的车夫由于没吃到羊肉,竟然直接驾车带着统帅冲到郑军阵中,宋军统帅被生俘,宋军大败。这真是一个讽刺,也为以后的君主们谨慎挑选自己的车夫敲响了警钟。
春秋末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车夫,他就是孔子。孔子有自己的马车,驾驭水平应该很高,他教授的课程“六艺”中就有“御”这门课,但是孔子授业以后,出门很少自己驾车。有人曾嘲笑孔子“学问太渊博”了,孔子听说后就自嘲说他其实也有手艺专长,“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他最想选择的谋生职业就是当一个车夫,车夫那时的社会地位可不低。
“圣人无常师”,孔子的很多学问就是从驾车中感悟而来的,比如“驷不及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等,还有驾车坐车的规矩,比如“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成为他传播礼学的教学素材。还有他不愿意卖车为儿子、颜回换棺椁的事,可以看出孔子对车辆的特别看重,比现代人爱车犹有过之。连孔子这样心胸开阔的人都不愿把车卖了或借人,那别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孔子曾自叹“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古时真的很少有人愿意把驯好的马和马车借给别人使用。
车是古人的最贵重财富之一,观人的穷富与地位就看他有什么样的车,有没有自己的车夫,以及车的数量。孔子为了师者和大夫的面子(他称之为礼),出门经常有自己的车夫,比如冉有、子路等,“子适卫,冉有仆”。孔子实际上是非常爱面子的,特别是在君主们面前,到了孤傲的地步,稍不合心意就往脚底抹油。可有次他坐在车上一动不动去和楚人接舆打招呼,就缺了礼数,等他醒悟过来下了马车,接舆已经不理会他走了,孔子感叹惭愧不已,这世上比他孤傲的人有的是啊。
孔子作为一个有教养的老师,不会无由地对别人无礼,自然也不接受别人对他无礼。他有次出游在卫国时,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一车出宫,让宦官陪侍车右,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当随从,车队招摇过街。孔子觉得被羞辱了,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慨,马上离开了卫国。
拥有马车的人了不起,能有机会驾驭马车的人也是脸上有光的,那意味着在和上等人打交道。孔子同时代的齐相晏婴,他就有一个车夫,以能当晏子的车夫而洋洋得意。这个车夫的妻子有次偷看丈夫驾车,发现他作为一个车夫是非常傲慢,而坐车的晏相却一脸谦逊,她当天夜里就把丈夫剋了一顿,车夫自省过来惭愧不已,后来改正心态,被晏相提拔当了大夫。
一个人若主动愿意去给别人当车夫,那表示很高的敬意,比如上面提到的姫昌给姜子牙当人力车夫,还有信陵君替侯嬴驾车,范睢假装车夫去接须贾等。晏婴是一个贤人,贤相,连司马迁都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他用愿意给晏婴当车夫表达对晏子的敬崇。三国时孙权对鲁肃说我下马迎接你,“足以显卿未?”鲁肃说这还不够,等你克成帝业后,“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你老孙要亲自驾豪车来迎接我才能显示我的荣耀。
车辆,古时也是国家财富,意味着国家实力,比如上面讲过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国战胜另一国,也必将洗掠对方的车马,比如“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能管理多少车辆,意味着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能治理好多大的国家。孔子就评价仲由“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评价冉求“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可见驾车经验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之深,在他的学说中随处可见。
还有趣的是,在孔子之后,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从《山海经》中发现灵感,在《楚辞》中讲到一个名叫羲和的女神,每天驾车带着太阳出来游玩,義和若没出来,就看不到美丽的花儿如光芒一样开放。義和算是仙界的第一个车夫吧。
2、秦汉时期
自从马车走上战场成为兵车,车与车夫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大型战争中成为胜负的关键,驾驭兵车的车夫也是最关键的战士。秦国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战争中由微到大,由大到强,最后胜出,这与该国历来重视驾御的传统分不开,兵车更为先进。
“车”是中国象棋中最有威慑力的棋子,这也是源于古代车马文化。可以这么说吧,古时也是”兵车里头出政权”,只是我们很少发挥想象力,想到“车”厉害的背后,真正厉害的其实是驾驭兵车的车夫,得车夫者得天下。
秦始皇时期,出现了两个很有名的车夫,赵高与嫪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嫪毐因宠幸于太后,被封为长信侯,在山阳居住,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等事情,事无小大皆决于毐,想来嫪毐不仅侍候太后有本事,驾车能力也不错,可以带着太后在远离咸阳皇宫的地方作逍遥游享鱼水欢。但是后来嫪毐事发,被嬴政抓住,“始皇取毐四支车裂之,死于车下”,车裂的下场很惨。
另一个赵高,是嬴政的亲信,被封为中车府令,管皇帝的印玺和车马,秦始皇出外巡游,都是由赵高当御用车夫管理车队不离左右。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政,天下大乱,有一种说法他也是被车裂而死,“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
这也是司马迁自己说的。
再加上秦两代丞相商鞅、李斯,他们四个都是被车裂而死,殊途同归了,马车成了生撕活人的刑具。我想,商鞅、李斯也算是驾驭大秦帝国这辆大车的车夫吧,车夫们最后都翻了车,糊里糊涂死于车下。
接着又出现了两个有名的车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陈胜的车夫庄贾,一个是刘邦的车夫夏侯婴。前者庄贾在陈胜败逃之中杀了主子降秦,转而又被陈胜的臣子起兵所杀;后者起初就随刘邦造反,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辅佐刘家四任皇帝长达数十年,最后赐印封侯,这两位车夫的命运真是天上地下之别。他们与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是一门大学问,简单地说至少有这么一个道理:敬人者人恒敬之,轻人者人则轻之。
命运奇特的不得不提汉初的风云人物韩信,萧何称他“国士无双”,可他遇上刘邦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刘邦在需要他时,如韩信自己所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不需要他时,即使“韩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刘邦也“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不管是宠幸还是降罪,车辆与车夫都成了刘邦政治操作的道具。
刘邦其实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信任过韩信,这个政治流氓在用人上就是一个赌徒,有他的一套,这连他的连襟樊哙都没能例外。樊哙是刘邦的骖乘也就是贴身护卫,经常和夏侯婴一左一右把刘邦保护在戎车中间,救过刘邦很多次,但刘邦临终前听到了一个馋言就要杀樊哙,让樊哙屈坐了一回槛车。刘邦若再死慢一点,樊哙可能就真的死在槛车里了。
戎车,是指君上或主帅乘坐的战车,它与一般的战车有所不同,就像总统的防弹车与一般的小车不同一样。戎车上主帅居中,左边是车夫,右边是护卫,而一般的战车,是车夫居中,左有弓箭护卫,右有持戟护卫,远近战搭配。
在大秦帝国“车同轨”改革前,不同国家、不同用途的专用车辆,建造尺寸、样式、轻重都不一样,所以通过车经过留下的车辙痕迹,能辨别出经过的是什么车。先秦时把牛车叫大车,把马车叫小车。牛车在古代一般是平民和穷人用的民车,比如唐诗中卖炭翁的牛车,电影《大篷车》中吉普赛流浪者的牛车。但在东汉时,出现过以牛车为贵的社会风气。古代驾驭马车当车夫也要考驾照,同时驾驭好几匹活马整齐前进甚至奔驰起来,可比现在人驾驶机械化车辆要难很多,考不过那就只能去驾牛车。
到了汉代以后,车的用途更加细化,车文化更加丰富。比如辎车是指有帐篷可以躺卧的车,贵族妇女用车;乘车,没卧铺的车;安车,长者坐的车;槛车,囚犯坐的车或关猛兽的车;革车,指兵车;轩车,有高棚,曲周屏车,高级官吏用车;轺车,无帷小车,一般低级官吏用车;辂车,皇帝坐的车,也叫金根车;辇车,用马拉的大车,车夫也叫辇夫;斧车,鼓吹车,都是仪仗队用车;猎车,狩猎用的车。还有请降之车,用白马素车;天子之车,用黄缯盖裹;天子丧车,用黄屋左纛,等等规矩。从这些可以想象,车夫这一职业的发展繁细程度已经是相当可以了。
上面说到刘邦乘坐戎车,左右有人护卫。另一个大英雄项羽,却没有关于他坐兵车的形象,他不需要车夫。项羽骑的是战马,那匹有名的骓马。这是刘邦和项羽的一个明显区别,其实这背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在秦汉之前,战车应用还是比较普遍,诸侯各国还没有学会骑马作战;从汉以后,汉朝军队开始跟匈奴学会了骑马作战,战马骑兵成为主流,笨重、缓慢又易受限于地形的战车慢慢被淘汰。
所以磨合到武帝时代,卫青、霍去病们就能率领骑兵发起千里奔袭作战,歼驱匈奴,建立功勋,匈奴国当时都没能预料到汉军的这一巨大变化。卫青大将军原本就是一个车夫,马夫,现在变成了骑士将军,这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历史性的转变。
3、汉朝以后
从秦汉以后,战车慢慢退出战场,成了军队后勤运输工具,和民用车没什么区别,对车夫的要求也不再那么严格。在《说岳演义》中,我们还能读到金兵研发出新战车铁浮屠大败宋军,说明古式战车战术对宋军已属很稀罕了,岳飞也发出“驾长车,踏破驾兰山缺”的感叹。但民用车辆与车夫文化继续发展,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在诗词、戏剧、小说等文学中都有体现,比如《红楼梦》中就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车辆,与乘车驾车文化。
我们传统的中元节,有一个烧包袱送冥钞的程式,包袱中必须提前留出两叠半封包的包袱,露出里面的冥钞,包袱上写明“车夫分用”,可见民间对车夫的重视,连阴间的车夫都担心他们不能尽职尽责,把冥钞送达地下先人的手中,只能以钞贿赂。
车夫与车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火药时代到来,车辆一直在改进发展之中,等到进入蒸汽工业时代,车辆与车夫的概念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人们习惯把驾驶现代车辆的车夫叫做司机了,旧式车夫的社会地位下降。
近代车夫成了社会底层最接近社会真相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经常成为作家们观察和描写的对象,比如老舍、鲁迅、契诃夫笔下的人力车夫。车夫从古代的接近上层人物跌落到底层,也是社会发展的的必然结果。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攻关与发展,连现代司机这一职业也变得岌岌可危了。最近某著名公司提出的造车目标,是“不需要人来驾驶,不排废气”,也就是想要完全消灭车夫、司机这一职业。
随着祝融号太空车在遥远的火星地表上慢慢驰动,开始履行火星探测任务,车夫的职业真的会将完全消失吗?这虽然是现代科技的梦想,但我认为在这烟火人间,有人服务的车辆始终更贴人心,能自己操纵的车辆更有最后的安全底气,车夫或司机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格式化程序和电子信号控制下的无人驾驶技术所取代。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58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