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一下:枢相是什么意思(图)
枢相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枢相”这个古代的官职,这个官职来源于宋朝时期,据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那么这个枢相是做什么的呢?枢相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宋朝时期,枢相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针对这些问题来跟大家介绍一些宋朝的“枢相”。
1、枢相定义
关于枢相的定义,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中记载:“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带同中书下平章事或侍中者,谓之‘枢相’。”这与《文献通考》使相定义中:“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使相定义中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或侍中或中书令统称为使相,而枢相定义是枢密使或者知枢密院事加同平章事或侍中称为枢相。两者定义有重合之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共同点就是: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或侍中,所以说枢相与使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文中提到的枢相指的是介于使相与使相共同的概念之间所定义的特殊使相(枢相),它是枢相与使相共同拥有的部分--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或者侍中。
2、枢相特点
因为神宗元丰改制以后使相是以“开府仪同三司”为加衔的,所以北宋枢相主要是在北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集中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五朝。据笔者统计北宋枢相共有 22 人,除了马玉臣统计的 19 人基础上多了 3 人,分别是魏仁浦、王继英、狄青,其中王继英是枢密使任上卒,赠侍中,属于死后赠予枢相身份,没有实际的意义。太祖朝 2 人,分别是魏仁浦、吴延祚;太宗朝 1 人,曹彬;真宗朝 6 人,分别是王钦若、王继英、寇准、冯拯、陈尧叟、曹利用;仁宗朝 10 人,分别是王曙、王曾、晏殊、贾昌朝、王贻永、夏竦、宋庠、狄青、王德用、富弼;英宗朝 1 人,文彦博;神宗超 1 人,陈升之。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宰辅人员,这类人员或者是枢密长官升为枢相,如吴延祚、晏殊等,或者是曾任宰辅或者枢密长官被罢为枢相,如寇准、王曾等。
从枢相分布可以看出真宗朝和仁宗朝的枢相相对比较多,北宋枢相人数 22 人,仁宗朝枢相 10 人,基本上占北宋枢相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主要是由于在仁宗朝制定了罢政后的宰相和枢密使都可被授予使相的身份,“仁宗冲幼即位,不曾检祥祖宗故事,兼当时执政者徇私,亦欲自为地,遂开此例。终仁宗一朝,罢相罢枢密者,皆除使相”。宰相与枢密长官罢政后都被授予使相身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仁宗朝枢相的数量。仁宗庆历二年实行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政策,将枢密长官或者是宰相等勋臣耆旧被罢后,出于一种过渡的政策,授予使相,是人事安排上面的合理之策,既不会失去勋臣的恩信,又能保证权力运作的正常进行。
3、枢相在北宋的优待
枢相作为北宋特殊的使相,与一般的枢密使和使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待遇和权利上。“宰相、枢密使,月俸钱 300 贯,而带侍中、平章事的枢密使月俸钱 400 贯;宰相、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禄粟每月 100 石,而枢密使带使相之禄粟每月 200 石,枢相禄俸比宰相还高,约其 2 倍。”枢密使加侍中或平章事(枢相)在俸禄上高于当朝的宰相,宰相作为北宋宰辅集团的核心人物,俸禄还不及枢相,枢相的俸禄要比宰相远高于 2 倍,足以看出枢相经济地位的优越性。
宋代对高级官员的疾病具有一定赏赐与补助,“凡临幸问疾者赐银绢,宰臣及枢密使带使相者两千五百两匹,枢密使、使相两千两匹,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一千五百两匹”,枢密使带宰相的疾病赏赐是等同于宰臣的待遇,要远高于参知政事、枢密使这类高层人员,从侧面可以看出来枢密使担任的使相在北宋是受到极大的优待的。
枢相在赏赐方面也体现出了特殊性,“宋以赐群臣,其非赐者皆有令式,而不敢逾越焉。金涂银闹装牡丹花校具八十两,紫罗绣宝相花雉子方鞯,油化鞍,白银衔橙,以赐宰相、亲王、枢密使带使相……金涂银闹装太平花校具七十两,紫罗绣瑞草方鞯,油化鞍,陷银衔橙,以赐使相、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宣徽使、节度使、宫观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宋代的校具是骑马的一种配饰,皇帝对大臣的赏赐在教具方面有极大差别,宰相、亲王、枢相一般是金涂银闹装牡丹花校具八十两,而像使相、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是金涂银闹装太平花校具七十两,参知政事以下官员依次的赏赐分别是金涂银闹装麻叶校具五十两、金涂银三环宝相花校具二十五两、金涂银促结洛花校具三十两、金涂银宝相花校具四十两,可以看出校具的装饰与数量是随着乘马大臣官职大小、朝中尊卑依次变化的,枢相在校具赏赐方面高于一般使相、枢密使。
使相在北宋作为优待勋贤故老以及宰相久次罢政者的一种寄禄官,在真正的政治决策中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枢相是以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或侍中,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有一定的参政权力,其中仁宗庆历年间的晏殊就在其担任枢相期间参与相关的政治、军事决策。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601.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