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下:武则天称帝后为何把都城迁至洛阳(图)
武则天称帝后为何把都城迁至洛阳
说到武则天,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她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称帝之后,就直接把都城给迁至了洛阳,对于这个一做法,让很多人都非常诧异,不知道武则天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这个说法甚至被司马光写到了《资治通鉴》里边。说的是武则天在害死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时候,王皇后倒没说什么,萧淑妃在临死前,却威胁武则天说,自己死后变成厉鬼,也要来索武则天的命。或者说,就算是变成一只猫,也要来咬武则天。所以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她就夜夜做噩梦,梦见披头散发的萧淑妃来索她的命。因此,她觉得整个长安的皇宫里面,到处都是萧淑妃鬼魂的影子。同时她一看见猫,也就惊恐不已。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武则天才不愿意住在长安,而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这个原因是不是真的?我觉得这应该是司马光的一种猜测。
毕竟武则天就算害怕萧淑妃的鬼魂,就算武则天夜夜做这样的噩梦,她也不可能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她没有告诉别人,别人如何得知?
再说,就算武则天迁都洛阳,她也不可能不做这样的梦。萧淑妃既然已经是一个鬼魂了,武则天不管迁都到哪里,萧淑妃的魂魄都会跟着去,有什么用呢?还有武则天害怕猫,难道洛阳就不养猫吗?如果洛阳不养猫,长安照样不养,不就解决了呢?
因此,司马光明显是一种猜测。或者当时确实有一些史料是这样记载的,而他通过分析,认为有道理,因此就这么写下来了。
不过我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迁都洛阳,更多是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武则天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有很多人对武则天是很不满的。毕竟武则天是篡夺了李唐的江山当上皇帝的,而且他还是女人,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因此,就算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逆来顺受,可是其他李唐宗室成员却没这么驯服。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确实发生了很多李唐宗室与其他大臣勾结在一起造反的事件,武则天也多次镇压这些造反者。为此,她不惜在统治的早期,采用酷吏政治,杀掉了不少人。就算那些并不反对她的人,比如狄仁杰等,武则天也要采用酷吏政治,对他进行打击。武则天打击的目的,就是要立威,就是要让别人害怕。
不过,尽管如此,武则天当然也懂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一个道理。所以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反抗者都杀光。
关键的问题在于,长安有造反者们生存的温床。整个长安地区,李唐宗室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只要他们聚集在一起,聊着聊着,可能就会聊出对武则天不满的话。也许大家一商量,一个造反的行动就出来了。
总之,这些造反的行动,武则天是防不胜防的。防住了这一次,也许就防不了下一次。所以,跳出李唐宗室和反对者的包围圈,让自己处在一个安定的环境,就是武则天追求政治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在政治上,武则天还有另外一个考虑,毕竟她建立的是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属于她的。如果继续住在长安,别人就会觉得她是“鸠占鹊巢”,这个国家看起来就不像是她的了。假如离开长安,迁都洛阳。有了新的首都,那么那个国家,就像她的了。
有一件事情可以佐证武则天的这种想法。当她迁到洛阳后,把洛阳改名为“神都”。这个名字是很厉害的。武则天这样做,就是想表明,她的都城是比长安厉害的,同时也是比历史上所有的都城都厉害的。
当然了,除了政治因素以外,武则天迁都,还有生活上的考虑。
唐朝发展到了武则天时期,天下变得安定下来,因此人口就快速增长。而人口快速增长,也造成作为都城的长安,资源不够。这样生活配套就不足,生活压力就很大。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说在武则天的时期,物资条件缺乏。但在中晚唐时期,历史上曾多次记载,长安因为生活配套跟不上,唐朝皇帝不断迁居到洛阳。然后等到天气更好了,雨季来临有饮用水了。或者秋收以后有粮食了,皇帝们才重新搬回来住。由此推断,武则天时期,长安应该也已经存在一些这样的困难了。
总之,武则天迁都,情况是很复杂的。如此重大的事件,绝对不是一个萧淑妃这么简单。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66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