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散文社2022-10-20 09:03:31454

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

活人陪葬,这是在古代历史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殉葬形式。若是问活人陪葬后能在古墓里活多长时间,那么这就要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一个排序了。首先肯定就是空气了,严格来说就是氧气;其次就是水源;再就是食物。在古代人的思想中,对于生命的认知成都是很有限的,相信人死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仍然存在着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对于死亡,人们也是非常重视的,通过各种形式和仪式来帮助逝者能够“过得更好”。

陪葬如果进行细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死人陪葬,也就是殉葬,另一类是活人陪葬,这就涉及到活人在陵墓中能够活多久的问题。

陪葬是古代皇帝君王的“特殊待遇”,对于普通百姓或者陪葬的人来说都是灾难,是极为残酷的生命陨落。历史上从商周之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都有殉葬的风俗习惯。

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第1张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这是摘自《墨子》中的内容,由此可见殉葬之风的盛行程度。

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悄无声息中变化,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用俑来代替人的陪葬方式。

在儒家的理念中是非常反对殉葬现象的,因此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也”的传世名句,日后儒家理念即将成为统治者倡导的学说,人殉制度被废除是迟早的事,这是历史的必然。

帝王陵墓历来受到重视,从建造时间上来看,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耗费几十万人力是常有的事。另外,帝王陵墓在修建时也有很多的讲究,随着社会的进步讲究越精细,甚至能够和生前所住的都城相媲美。

在帝王下葬后,被强迫陪葬的活人会按照指引来到指定的墓室里,也就是说活人只能在固定的空间中活动。这是在修建陵墓时就提前设计好的,墓室内部有相关的祭祀物品,陪葬的活人在这里仍然是要求工作的,除了极少数自愿陪葬的人之外,估计是没有人会做,此时只有痛哭等待死亡的到来。

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第2张

如何判断陵墓中的氧气能够支撑人生存多久,此事并没有历史上的直接记载,但是从考古发现似乎可以给出答案。

明朝万历皇帝死后葬在定陵,这里还埋葬着他的两位皇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同时也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陵墓。当时由于考古发掘后的保护技术不够,导致很多出土的文物因风化被损坏。

在定陵被挖掘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万历皇帝陵墓中的长明灯,可以清晰地看到青瓜大瓷缸中的灯芯和灯油还有很长,燃烧掉的部分非常少,这就意味着在定陵地宫大门被封闭后,陵墓内的长明灯没有支撑太久。

从定陵中的长明灯可以看出陵墓之内的氧气是非常缺乏的,灯芯燃烧的时间并不长,以此可以推断陪葬的活人在墓室中的生存时间也不会很长,猜测最多几天时间。

众所周知,皇陵内部机关重重,在建造陵墓时都要有能工巧匠对墓室的关闭开合进行设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陵墓内部。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逝者应该享受安宁不被打扰,皇帝陵墓如果遭遇盗墓贼那不仅仅是打扰,还要偷盗其中的陪葬宝物,这是帝王绝对不允许的。

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第3张

为了实现皇陵的绝对安全,修建陵墓时不会留下任何与外界沟通的通道,更不可能有空气(氧气)会进入到墓室内部,这也就是说,陪葬的活人注定是死亡的下场,毫无疑问,这也是当初强迫陪葬时就已经知道的结局。

也许当时陪葬的人还心存希望,因为在《山海经注》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时,有人挖掘了周王室的陵墓,意外得到一位当时陪葬的女子,起初女子并不能说话,但是养在家中几个月后就能够开口讲话。当时郭太后听闻此等罕见怪事,要求将女子送到京城,从此之后郭太后就将她带在身边,悉心养育。大约生活十多年过后,郭太后去世,此女子带孝哀哭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悲伤过度而死。

这个故事已经可以归为神话故事行列了,因为从周朝到晋朝时期,此女子在墓中存活的时间长达千年,也许还真是这个神话故事激发了编剧创作神话。

但是实际上那些要陪葬的活人是什么心态呢,明朝宣宗时期一位入宫不足一年的宫女,她被选中为皇帝陪葬,于是悲痛地留下一首诗,此诗足以反映殉葬人的悲痛心理。

古代被选择殉葬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女人,商朝时期主要是用奴隶来殉葬,此外在举行祭祖仪式时,也有大量的奴隶会命丧当场。

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第4张

秦朝时期,最主要是秦始皇驾崩后,在后宫中凡是没有生育的妃嫔全部都要陪葬,要知道当年秦始皇是将六国君王的后宫全部“撵来于秦”,人数之多可以想象。

汉朝建立后,当时人口数量锐减,国家生产力严重不足,于是刘邦诏令不允许在活人殉葬,并且鼓励女性多生育孩子,为恢复生产做出贡献。汉朝中后期,殉葬制度又死灰复燃。

明朝时期的殉葬制度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皇帝后宫中被册封高级名号的免死,生育过子女的免死,娘家有功劳册封的免死,除了以上三种情形,全部都要陪葬地宫。

水源也是影响殉葬人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同一墓室空间内殉葬人数较少时,人受氧气的限制越小,可以供应更长的时间,此时水源就成为限制生死的短板。

被殉葬的活人能够利用的水源都是由人提前放置在墓室中的,喝一口少一口,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皇帝陵墓在选址时是非常慎重的,要对地理地形进行详细勘探,要占据绝佳位置,其中就包括对水、土、石的勘测。

皇帝陵墓会尽量避免修建在地下活水之上,这是出于对皇陵构造稳定坚固的考虑,同时也有在风水上的说法,这样的传统在现在也仍然存在,农村选择墓地时会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水源,墓地位置在雨水充足的年份仍然能够保持避水。

说一说:陪葬的人能活几天 是怎么死的(图)  第5张

陵墓中的食物一般是足够的,为了让皇帝在地宫中享受帝王待遇,会准备各式各样的食物供奉在旁边,因此食物的数量是足够的。

综上所述,殉葬人能够在陵墓中存活的时间与殉葬人数有关、与墓室大小有关、与可用水量有关,根据考古发现推测大概可以存活几天时间。

关于殉葬这样惨无人道的现象,明朝应该感谢明英宗,他在临死之前留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到此时,殉葬制度才被最终废除。

后来清朝入关统治天下,由于满清习俗影响殉葬现象再次死灰复燃,直到康熙皇帝时期,殉葬制度才再次被废除,也是最终结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社会文明更先进时,殉葬就会被废除。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804.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