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窗户纸一捅就破 古代人怎么保护隐私的(图)
窗户纸一捅就破 古代人怎么保护隐私的
古装剧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幕就是有人在靠近门房的时候,想要窥视里面发生的事情,就用手轻轻的捅破窗户纸,然后从戳破的位置窥探室内的动静。获取很多人就疑问了,既然纸糊的窗户这么的脆弱,那么面临风雨的时候不是很容易破损么,而且也很容易让人窥探到隐私。那么古人是怎么保证自己隐私的呢?
1、糊窗材料多样
窗户,早在70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根据考古学家对仰韶文化遗址的研究发现,彼时的古人在搭建房屋之时,会在屋子上方特意留出一个洞口来增加房间的采光,这也就是最早的窗户了。
但是此时的窗户完全没有遮蔽物,一旦风雨袭来很容易就会出现漏雨的情况,因此大部分建筑当中是没有窗户的。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才出现了类似如今的真正意义上的窗户设计。
窗户是出现了,但是彼时还没有造纸术,因此此时的窗户自然也不是用纸糊的。当时的窗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富人用的,一种是穷人用的。富人当时大多使用毛皮、丝绸等等相对昂贵的材料来糊窗,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比较耐用的,其透光性在当时也是比较好的。而穷人家则主要使用茅草、树皮、麻布乃至直接使用木板来作为窗户的遮挡物,天晴时取下,下雨时再装上,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西汉时期,造纸术被发明了出来,但此时的纸张还十分贵重,依然只有富人才使用得起。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纸张才开始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能够用来糊窗的材料。
但当时的窗户纸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普通纸张,而是一种特制的较厚的纸张,在纸张之上还会使用桐油涂抹,进一步增加纸张的韧性和防水性能,其材质类似于油纸伞的伞面,油纸伞可以在风雨天气保撑伞人一身干净,而类似油纸伞伞面的窗户纸的强度和防水能力自然也比普通纸张强的多,一般的风雨对古代窗户纸是没有什么威胁的。
此外,到了明朝时候,大户人家还会专门使用一种叫做“明瓦”的材料来装裱窗户。这种所谓的“明瓦”,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石英片,材质跟玻璃有些相像,但透光性远不如玻璃,可放在那个时代也已经相当之好了。
而到了清朝后期的时候,玻璃这种材料也渐渐由西方传入了我国,在后来便成为了最被广泛使用的窗户建材。玻璃无论是从强度还是透光度来说都远远胜过以往的材料,人们也不用经常为着窗户飘雨而发愁了。
2、双重保险乃至多重保险
此外,古人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也专门考虑到了保护窗户纸的这一点。在古代的很多建筑中,墙壁和门窗之外,都会有一条足以容纳三人通行的廊道,而廊道之上,即是延伸而出的屋檐,能够极大程度的防止风雨漂湿窗户纸。
另外,除了屋檐之外,在窗户上面还有专门的窗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雨水。甚至于彼时还有专门的窗板,这种窗板可以旋转。天晴的时候,就将窗板撑上去,下雨的时候就将窗板放下来。比如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结识西门庆,就是在撑窗户的时候开始的。
在如此多的保护措施之下,窗户纸的使用寿命自然也大大延长。而即使在如此重重保护之下依然坏掉,那么也只需要重新糊一层窗户纸就行,毕竟到了唐宋时期时候,窗户纸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了。
3、结语
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靠的就是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智慧,这一点从窗户纸的历史上就足以看出来了。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953.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