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下:在古代什么是九品中正制(图)
在古代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措施,但是对于这个具体的措施是什么样的,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这个最开始还是由三国时期魏国的陈群提出来的。这个制度一直用到了隋朝,那么这个九品中正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九品中正制,严格来说是九品官人法,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与门阀政治相辅相成。九品官人法是数百年来世家大族兴起与中央皇权衰落的一个妥协。
也可以说,九品官人法造就了一个半贵族制度。贵族的世袭制,主要是爵位的继承,然后继承人会根据能力担任一定职务,但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其他儿子就没有爵位了。九品官人法的门阀制,虽然没有世袭的爵位,但一般来说儿子们可以降三品或四品来当官,然后再慢慢升到父亲的官制。
九品官人法相对于世袭制的优点是:不只是一个儿子得到好处,而是所有的儿子都得到好处了。
西周春秋时期是世袭制,汉朝是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是九品官人法,隋唐之后是科举制。
一般认为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时期,陈群提出了完整的九品中正制,在黄初元年(220年)推广实施。
九品中正制,开始时任命郡中正,后来在上级的州也任命大中正。中正就是要求中允公正地品评人才的官。中正把本地区的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写上自己的几句话当评语。作为吏部或其他部门任命官员的参照。
中正评定的品级,称为乡品或资品,并不是真实的官品。真正当官还是要经过各种当官的途径任命。九品中正制开始是以品行和族望为依据,但逐渐蜕化,变成以门第为评判的主要依据,最终导致了门阀政治。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95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