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铁肺人是什么意思(图)
铁肺人是什么意思
如果将一个人放进一个巨大的铁质机器当中,就连翻身都是极为奢侈的,并且全身最大的运动就是通过嘴巴来完成的,那么这样的生活你能坚持多久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这么过一天的时间就已经是极限了。但是这件事情在保罗·亚历山大的世界当中,这就是他全部的人生了。在过去的69年的岁月里,他被迫困在这样一台笨重的机器当中,却还要仰仗它换取生存下去的资格。
1、被“铁肺”抢回的生命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席卷美国。
无数孩童因此中招,出现四肢瘫痪、发热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生命岌岌可危。
酿成这一场惨剧的,是一种叫做脊髓灰质炎的病症。
换言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小儿麻痹症。
这种病症的传染性极强,仅凭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就足以让许多孩子染病。
保罗·亚历山大就是其中的一员。
1952年的一天,在外面玩耍的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便立刻跑回家,在母亲担忧的眼神里,得到了悉心的照顾。
彼时的保罗还不知道,那一天会成为他人生里,最后一个直立行走的日子。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他的身体功能迅速衰竭,无法站立、无法开口说话,到后来甚至出现无法呼吸的现象。
父母紧急将他送往医院,得到的却是医师宣布的死亡通知。
所幸,命运在最后的时刻为他留下了一道光。
片刻之后,另一位医生走进来,为他重新做了检查,并对他实施了气管切开术。
手术结束后,他和许多同样患病的孩子一样,被装进了一个冰冷的“铁肺”里。
在那个医疗手段不足以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年代,“铁肺”是唯一可以帮助孩子们维持生命的仪器。
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的整个身体都要被放进这个连着气泵的铁盒子里,只有头露在外面。
气泵释放压力时,空气随着气压流入身体;气泵加压时,体内的气体则被挤压排出。
周而复始,人体的呼吸机能就这样依靠外力保持下来。
得益于铁肺的帮助,保罗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命。
但在前方等待着他的,却是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能离开这台笨重的机器,让他几乎告别了人生里的全部乐趣。
家长们忌惮他的病症,也让他失去了和其他小伙伴相处的机会。
更为讽刺的是,在他患病后的几个月,美国的Jonas Salk医生便研发出了针对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孩子们得以借助疫苗免除患病的风险,而保罗,则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铁肺"人。
在钢铁铸就的牢笼里,他似乎注定要孤独且无趣地走完这一生。
2、像“青蛙”一样呼吸
经历过肆意奔跑的快乐,再陷入到只能卧床的困境中,很多人应该都会感到绝望。
保罗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
身体不能动,他便学会了用嘴来生活。
读书、画画、打字……
凡是可以依靠衔住某样工具来实现的动作,他都可以独立完成。
“我讨厌只是躺在这里看电视。”
聊起自己当年的生活时,他常常这样说。
或许是积极的心态,为保罗的人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1954年,他遇到了一位来自迪梅斯慈善机构的治疗师,并在她的帮助下,学会了“青蛙式呼吸”。
努力压扁舌头,通过打开喉咙的空隙,来把空气“吞进去”,这样的呼吸方法很费力,却能让他短暂地离开铁肺的限制。
保罗于是开始了努力的练习,哪怕几近窒息,也没有放弃这份坚持。
练习呼吸是个缓慢的过程,好在,保罗身上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他一步步延伸自己的目标,从短暂地离开铁肺,到独立移步到走廊,再到径直走进院子,普通人眼里闭着眼也能走完的几步路,对他来说却是奇迹般的飞跃。
他的精神也因此好了很多,重拾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叼起笔杆开始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只能侧过头用斜视的方式来看书,对他来说颇有些吃力,往往看上一会就会觉得头晕眼花。
靠嘴来做笔记也格外困难,写下一串能让自己看懂的内容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保罗干脆逼自己学会了用脑子来记住重要的知识,一遍记不住就多看几遍,看累了也不休息,咬咬牙再多坚持几小时。
靠着这份劲头,保罗成为第一个没有参加体育课,却仍顺利从高中毕业的学生。
那一年他21岁,已然创造了一个属于小儿麻痹患者的奇迹。
但在他眼中,这还远不能算作终点。
他还想要上大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3、他是个了不起的律师
追梦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学校拒绝了保罗的入学申请,理由是他“过于残废”,并且没有打过疫苗。
连死亡都经历过的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一句轻飘飘的拒绝而放弃希望。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都在坚持不懈地和校方软磨硬泡,终于获得了转机。
校方最终决定接纳这位特殊的学生,为他提供同等的教育资源。
就这样,保罗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铁肺,进入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父母在离开学校前嘱咐他,有事可以用嘴里的小棒打电话联系他们。
但保罗不想承认,自己在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
学校还没到开学的日子,他在空荡的房间里无依无靠。
电话近在咫尺,但他宁可自己硬扛,也不想这么快就向父母求助。
就这样硬生生熬过两天之后,终于有两位提前到校的同学发现了他,并提供了相应的帮助。
后来的日子因此变得容易很多,同学们在校园里分发传单,为保罗寻找可以照顾他的人,并卓有成效。
他的大学生活就此展开,用15年的时间,拿下了三个大学文凭。
在此期间,他始终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并在40岁的那一年,顺利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
这一次,身体没再成为他的负担。
在可以离开铁肺时,他便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出庭,为成千上万的客户提供帮助。
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人们,在见到保罗办公室的铁肺时常常满脸惊讶。
保罗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这个大家伙的用途,引得大家感慨万千。
“如果他连这种事都能处理好,那一定能找到办法解决我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想法,前来向他求助的客户络绎不绝。
4、比“铁肺”更重要的是钢铁般的意志
即便再怎么坚韧,也无法改变身体会老去的现实。
到74岁时,保罗终于无法再负荷铁肺之外的生活,于是回到机器里,日夜依赖铁肺维持呼吸。
而与此同时,他的铁肺也在老去。
不断漏气的气泵,已经无法像最初时那样,为他提供完好的呼吸体验。
此时距离世界上最后一台铁肺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没有人会为他建造一台新的机器,要找到能维修这台“古董”的人,也相当困难。
在朋友的帮助下,保罗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描述自己的现状,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所幸,视频发出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保罗也顺利找到了能够帮助他的机械师布雷迪。
了解铁肺的构造、指定运作方式、自制已经停产的零件……
布雷迪在一番摸索之下,终于为保罗的铁肺完成了翻新工作。
了却一桩心事的保罗,终于能再次沉下心思,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一次,他选择了出书。
借助一根绑在棍子上的笔,他用嘴敲下心里的每一句话,最终整合成一部完整的自传。
在被问及为何要写出这本自传时,保罗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想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
无论你的过去是什么样子,也不管以后要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没有什么能抹杀掉你的未来。
一生存活于冰冷的铁肺,保罗却始终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希望呢?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981.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