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下: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图)
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
说到春秋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战乱不断,到处都又战乱发生,很多人都因此流离失所。那么后人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想知道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无义战是什么意思
历学家说春秋无义战。这里的"义”是正义,这种说法是指周朝到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周朝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被分封的众多诸侯国要对周朝天子负责,要定期纳贡,要听从周天子调遣防御外来侵略。所以,历史上都把春秋时代前为共同维护周朝的安全所发生的战争为正义之战。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室开始衰落,诸侯开始坐大,开始挟天以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时的诸侯还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发动战争,但性质己经完全不同,战争完全是诸侯间争强斗胜,已经根本不是为了巩固周朝统治,所以说是不义之战。
2、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做霸主。仅记在《鲁史》的242年里,列国间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朝聘盟会凡450次,共933次。
而孔子曾说,礼乐征伐应由天子出,而非由诸侯出,而春秋时期由周天子亲自带领的征伐又都以失败告终,如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率大军征伐郑国于繻葛,本来周军已占据优势,结果在最后一战中,郑庄公改变了军队的阵型即后世所称鱼鳞阵,击败了周天子的大军,周天子还中了一箭逃走。
繻葛之战发生在周平王东迁之后,是周天子第一次征伐,本来西周被犬戎攻破就已大失民心,此战更使得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各诸侯更加肆无忌惮,大国征伐小国,迫使小国朝贡,贡品自然价值不菲,这使得强国更强,弱国更弱。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对小国的支配权,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如晋楚为争霸发生的战争不下数十次。
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三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其数。故而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孔子在文言传中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国家不修德政,最终分崩离析,纵使东周享国500年,也不过虚有其名罢了。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 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观点与孟子 这里所论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弄清楚内涵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认为“春秋无义战”,而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4659.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