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赠内人》·张祜原文赏析及考点
赠内人
作者:张祜
时代:唐代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赠内人 译文
译文
月光由宫门移到树梢,媚眼只看那栖息的鹭的窝巢。
在灯影旁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扑火飞蛾。
注释
内人:指宫女。因皇宫又称大内,故宫女称内人。
禁门:宫门。
宿鹭:栖息的鹭。
红焰:指灯芯。
赠内人 创作背景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赠内人 考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注]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弥“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小题1】本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请具体分析。(5分)
【小题2】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只从宫中人月下和灯畔的动作便折射出其处境和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赠内人 考点参考答案
【小题1】“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2分)“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2分)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1分)
【小题2】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3分)
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拔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命运的哀怜。(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重点根据题干中“意蕴”来作为思考重点,即首句所表现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可抓住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由“禁”可联想到宫中戒备森严的情景;由“宫树”可联想到宫内环境暗淡的气氛;由“过”可联想到夜色已深的情景;由下句“媚眼”可联想到在宫树下之人已伫立许久。综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关键词“宿鹭窠”“救飞蛾”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力描绘出当时的情形。“宿鹭窠”写的是从宫外飞回巢的鸟,“内人”触景生情,感伤自己竟不如鸟儿来去自由,由此可体会出“内人”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救飞蛾”表现了“内人”的善良,这一救飞蛾的动作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感伤。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赠内人 鉴赏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98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