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蜀国已经没有优势,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北伐?(图)
蜀国已经没有优势,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北伐?
在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将他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和日后可以进行的发展道路讲给了刘备,可以说,他对于局势有着很强的把握。可是,人算毕竟不如天算,即便能够发展到三足鼎立的状态,可事实上也总会出现一些意外。诸葛亮北伐时,蜀国明明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他却还是坚持北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隆中对》是大家小时候都背过的,诸葛亮在没出山之前便规划了一生的战略并将之完成大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古代不像现在地图到处都是,所以一般人都能对各地地形了若指掌,各地人口风俗物产的资料书籍动动鼠标就有。当时的纸张还没有普及,竹简即笨重承载的信息又少,一车竹简还没有五十万字。而诸葛亮在数据资料这么匮乏的前提下,加上朋友亲戚的只言片语便能准确把握全国诸侯们的地盘分布、人口数据、军事力量和他们的文臣武将君主的性格才能。从而根据这些分析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这简直就是把现代一整个参谋团和情报部门的事情都干了,不愧是武侯!
但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所述:“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要统一天下必须有三个条件。其一是确保对荆州和益州的掌握。二是外交上和诸戎、夷越、孙权等修好,以确保北伐时不会有人拖后腿,对内好好治理国家增强实力。三是天下有变才是北伐的时机.
可见诸葛亮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因为在诸葛亮做《隆中对》的时候曹操几乎已经一统北方,而刘备却还寄人篱下,连地盘都没有,军队不过一千多。老实说换做任何其他智谋之士比如郭嘉、周瑜、贾诩等大概只会想着怎么保命才是,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只有诸葛亮在处境这么艰难的时候还能清晰的分析全盘局势,做出宏伟的大战略。
而且即使在刘备据有荆州、益州时总体实力依然是远远不如曹操的。仅仅以人口计算,蜀国在公元236年才94万人,曹魏同年443万,东吴240万.即使把荆州人口算进去蜀魏人口比也有1:3,蜀吴两国加一起才是曹魏三分之二强。论文化、论经济、论粮食产量等等蜀国基本盘都和据有中原的曹魏差距太大了。要知道汉朝时期中国南方人口一般只占全国20%,当时还是北方死亡太多和有些人迁徙到南边的结果。
那么,在三大条件中一、三都不再的前提下,在诸葛亮明明早在出山前便已经清楚以曹魏的实力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不与民升息而是不停北伐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转移内部矛盾
我们知道蜀国是有三大集团组成的。一是一早跟随刘备转战天下的元老功勋,但这部分在建立蜀汉后已经所剩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荆州集团,这部分随着荆州的丢失只能从蜀地集团的口中夺食,无论是官位还是田土财富。三就是蜀地集团了。这部分人数最多,在荆州丢失后已经慢慢丧失进取心了,但面对荆州集团从他们口中抢夺利益肯定无法接受。
所以诸葛亮要转移内部矛盾不把力量浪费在内耗上,就必须对外战争。胜利了有新的利益安抚众人,损失了也能把内部矛盾转为对曹魏的仇恨。
2.蜀国魏国的实力差距不断拉大
即使蜀汉想安稳生活不和曹魏战争也只能苟安一时,而曹魏当时占领了中国最精华的地盘,实力本就远远强于蜀国。随着时间的逝去,蜀国心气消失,军队战力下降,两国的实力差距不断加大,蜀国被灭是必然的。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蜀地在面对统一北方的强国时都很难独善其身。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现在精兵还没死亡干净,老将们还有一些的时候搏一把,或许还有那么一线希望。
3.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对刘备的承诺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的愿望便是帮有知遇之恩的刘备统一天下。这个愿望或许富贵了的功臣武将们已经忘记了,或许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但孔明从未忘记二十年前在那草庐里他意气风发的向先主刘备说的志向,他从未忘记他出山时说的在天下一统后还回南阳耕耘。可惜,孔明这一诺许出就是交付了一生,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战战兢兢,他从未忘记!即使在死亡时感慨“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孔明也从不悔过!刘备,你在天上看到了吗?你是多么幸运的得到这样一个孔明?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968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