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真的有空城计吗?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图)
历史上真的有空城计吗?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
说到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很熟悉的计策片段,那就是出现在《三国演义》当中的“空城计”。诸葛亮以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退敌的妙策。但是,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虚构而来的故事,正史上并没有,那么,既然历史上没有,这个故事又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呢?
稍通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稍通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构的。对于这一点,亮粉们并不否认。然而,虚构本身为虚,其源头却未必虚,任何一个传言的源头,或者说它背后的动机,都是真实的。
可别以为空城计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手法,这段虚构的传奇神话其实从诸葛亮死后不久就已经开始在社会上流传了,可以说,三国故事流传有多久,空城计这个故事就流传有多久。
还是要翻开故纸堆,寻寻源头。陈寿写《三国志》,对那些不靠谱的事儿,一概不考虑,因此,“空城计”没有出现在他的笔下。过了一个半世纪,到了南朝的宋朝,当时的皇帝很有文化责任感,怕三国史料遗失,于是命令裴松之赶紧地将那些零零碎碎的史料,补充到《三国志》里去,感谢这些补充材料,否则的话,我们后人就不知道关公爱读春秋、刘玄德跃马檀溪、捉放曹这些生动的段子了。
这些个补充的材料,就好像当今网络上的跟帖,把历史的真相补足了。就在这些跟帖里,浮现出一个叫郭冲的小子。
郭冲这小子,生死年月不详,职务不详,身高体重不详,做了啥事业也不详,就知道他在扶风王司马骏那里蹭饭吃,大概是个食客之类的。司马骏是谁?就是司马懿的儿子。
司马骏喜欢召开清谈会,有一回侃大山,说到他老爸的死敌诸葛亮。为了政治正确,清谈会的小伙伴们使足了劲贬低诸葛亮,不想郭冲是个超级亮粉,又特别能喷,他在清谈会上力挽狂澜,为偶像大大地挣回了面子。
郭冲连续列举了诸葛亮的五件光辉业绩,其中一件就是空城计。一场长长的诸葛亮先进事迹报告大会下来,在座的诸位都服了,更牛逼的是,连司马懿的儿子,扶风王司马骏也听得一愣一愣的,也是I服了you,“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这个段子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就流传开来,等到裴松之把它收入史书时,已经流传一百五十多年了,裴松之觉得这事儿根本不可信,他正儿八经地回驳了一番。首先,讲错了对象,当时诸葛亮的军事对手是张颌,而不是司马懿,司马懿还在荆州待着。当然,司马懿也不是跟此完全无关,起码他干掉了诸葛亮北伐的内应者孟达。
第二,裴松之说,司马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二十万大军不可能说撤就撤,既然不敢贸然入城,但是也可以先围而不攻,等探清楚虚实再发起进攻不迟。
第三,诸葛亮这人吝啬得很,手里拽着兵不肯放。魏延曾经向诸葛亮要求给一只万人的部队,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诸葛亮就是不肯,这事成了二人解不开的心结,那么,魏延手握重兵在前线的可能性根本就没有了。
最后,裴松之说了件最让人信服的事儿。这司马懿是司马骏的老爸来着,你郭冲有几个胆儿,居然当着儿子损老子,而且是当着老板的损老板的老子,世上能有这理吗?“对子毁父,理所不容”。所以,结论是:谣传。
然而,谣言永远比真相强大。因为它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这则空城计的谣言传得太广,太深入人心了,裴松之觉得事态严重,不得不引起对它的重视,因此正儿八经地将其写入史书,一条一条地进行批驳,用史笔庄严地以正视听。
裴松之的做法其实适得其反,他在批驳谣言的同时,却等于将谣言记录了下来,如果当初他没把郭冲瞎喷的空城计写入史册,再过几百年,说不定这传闻就没了。澄清谣言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传播谣言。
又是一千多年下来,裴松之万万没想到的是,空城计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人心,与他的初衷完全相悖。大家在意的不是他批驳谣言的那番话,而是谣言的本身。谣言传久了,就成了传奇。
不过,这事也不是完全没谱。对手不是司马懿,不等于空城计丧失了可能性。街亭失利,魏军大量涌至,要从容撤退,恐怕也要虚张声势,让敌军一时不敢进击。在军事上,撤退往往比进攻还要危险,而诸葛亮每次北伐都能安然而返,这当中可能也有类似空城计之类的手法。
《三国志》在交代街亭之败时,极其简单,十几个字一略而过,这当中有很多模糊的空间,有不少细节被省略,陈寿写书很简练,另一方面却失之简略。战争的细节被其他人记录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只是传着传着,就变形了。
陈寿是蜀国人,但已是亡国之臣,又领着司马集团的俸禄,出于政治正确的导向,会把蜀国方面的战事,尤其是表现蜀国高大上的一些细节给删除掉,再正常不过了。再例如诸葛亮在剑阁射杀张颌这样经典的战例,《三国志》里也是轻描淡写十来个字,后来的习凿齿看不下去,才从其他史料里梳理出来,再现诸葛的辉煌。
裴松之的另一个质疑也不是完全立得住脚。郭冲居然敢当着司马骏的面,贬低其老子司马懿,其实,这种事在魏晋时代,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世说新语》就有记载,晋朝的贵族拿着司马懿、司马昭这些人的名讳,在他们的子孙面前开玩笑,例如一位名士就当着司马昭的面,冲口而出:“一时之懿士”。明摆着触犯司马懿的名讳,居然也没事,可见郭冲贬低司马懿的事,也不过小菜一碟。
当然,争论到底有没有空城计,意义不大,跟我们吃饭穿衣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倒是可以悟到一个道理: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怕没有可传扬的事迹,就怕没有粉。只要你的粉够强大,自然会给你塑造很多传奇,将你打造成一个神奇。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139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