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近代历史上有那么多武林高手,为什么不去当兵上战场?(图)
近代历史上有那么多武林高手,为什么不去当兵上战场?
有很多近代题材的影视剧作当中,都出现了很多武林界的高手人物,他们虽然不说是武功盖世,但是面对敌人却也是让他们节节败退,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观众。然而,既然近代有那么多的武林高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会去登上战场,以自己的武力值去挫败敌人?武林高手们为什么都不上战场上去杀敌呢?
1.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当时的武林,号称有“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南帝段智兴是大理国的武林高手,北丐洪七公、东邪黄药师、中神通王重阳生活的区域都在当时的北宋和南宋的境内,他们都属于宋朝的武林高手,江湖五大武林高手只有欧阳锋来自于西域地区、段智兴来自于大理。
可见,当时大宋朝的武林高手是最多的,占60%之强,并且在面对金朝和蒙古(元朝)的时候,段智兴肯定是站在洪七公、黄药师和王重阳一边,大概只有欧阳锋会摇摆不定,后来,宋朝的武林高手还有杨过、小龙女、周伯通等人,但是,历史的发展是,金朝灭了北宋、元朝灭了南宋和大理,为什么拥有众多武林高手的北宋在军事领域会一败涂地呢?蒙古人发兵攻打大理的时候,难道大理段氏的一阳指和六脉神剑都是花架势?
在武侠小说里,武林高手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其实,在现实的历史当中,也是一样,武术如果真的很厉害,那么,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就不会攻打到中原了,因为,中原武林才是最厉害的武林,中原武术也是最博大精深的。
那么,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从1840年到1945年,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近代中国受到列强的欺压凌辱,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是一败再败,签订了众多的不平等条约,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同样也有很多的武林高手,比较著名的当然就是杨露禅、霍元甲、叶问等人,但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什么看不到武林高手的身影呢?这些武林高手为什么不去当兵杀鬼子呢?
2.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当人类拿着棍棒、石头等简单的武器和野兽搏斗的时间,就学会了一些攻防经验,后来,这些攻防经验慢慢形成固定的招式,于是武术就诞生了,中国古代,武术常常是士兵训练的必备科目,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鼓舞士气,在秦汉时期,士人是可以佩剑的,当时的人一般都会一些剑术,剑术即是一种舞蹈,也能用于实战,比如在鸿门宴中,就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说法,项庄舞剑,表面上看是宴会上表演助兴的节目,但是实际上,项庄是在找准机会刺杀刘邦。
武术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可以强身健体,但是,武林决斗与军事实战完全是两个概念,武林决斗一般都是“私斗”,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群人在斗殴,但是,军事斗争则是两军之间的交战,通常是数千人乃至几十万人的决斗,军事斗争需要排兵布阵,能否打赢一场战争,从战术的角度讲,将帅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排兵布阵、武器的先进程度都很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战争的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地形、气候、武器的因素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和”,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实行“仁政”,一个政权的君主能够实行“仁政”,那么这个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就强大,综合实力的强大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能够打败德国、美国能够打败日本,就是因为美国和苏联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了德国和日本。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清朝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清军即使都是武林高手,也打不过西方列强的军队。
3.所以,武术可以增强士兵的单兵素质,但是,却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那么,武林高手也就没有必要上阵杀敌了,其实,他们即使上阵杀敌,也力不从心,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早就说得很明白了,在《天龙八部》第二十七回《金戈荡寇鏖兵》中,萧峰在辽朝帮助耶律洪基平定叛军时,看到杀声震天,血肉横飞,天空之中羽箭长矛飞来飞去的情景,他说:“一个人任你武功天下无敌,到了这千万马之中,却也全无用处,最多也不过自保性命而已。”又说:“这等大军交战,武林中的群殴比武与之相较,那是不可同日语了。”
在萧峰看来,武林中的群殴比武与大军交战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萧峰的看法,也是金庸的看法。
那么,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虽然也有一些武林高手,但是,这些武林高手基本都不会出现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场上杀敌立功,况且,到了近代社会,打仗主要靠枪炮,武林高手更难以有所作为了。
在中国古代和晚清民国时期,武术一般是用来强身健体的,是士兵训练的一个科目而已,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电影电视的产生,武术逐渐走向了荧幕,成为一种表演艺术,比如成龙、吴京等人的功夫片就是把中国武术用电影电视的形式展示了出来。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326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