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古代汉阳为何以“府”著称?(图)
古代汉阳为何以“府”著称?
汉阳是武汉三镇之一,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因汉水之阳得名汉阳。虽然汉阳总面积不大,但在历史上却是以“府”著称,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汉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作为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汉阳造”也曾享誉国内,而历史上的汉阳也承载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下面就来讲讲汉阳在古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湖北在明朝是湖广省的一部分,湖广的另一部分是现在的湖南省。明朝时湖北境内各府的面积都比较大,比如武昌府、黄州府、德安府(治今安陆)、襄阳府、承天府(治今钟祥)、荆州府等。但在这些大府中间却夹杂着一个面积很小的府,这就是汉阳府。汉阳府有多小呢?只有两个县,即汉阳县和汉川县。你会说汉阳府面积这么小,有必要设级别较高的“府”吗?非常有必要,因为汉阳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汉阳现在是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大名鼎鼎的武汉三镇,除了武昌和汉口就是汉阳。长江在武汉市接纳了汉江,然后浩荡向东,长江东岸是武昌,汉江北岸是汉口,汉江南岸是汉阳。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汉阳府与武昌府隔长江划界,辖区包括现在的汉口。在武汉三镇中,武昌和汉口的知名度可能略大于汉阳,但由于武昌特殊的地位,汉阳与武昌的关系可以打个比喻:武昌是屋子,汉阳是大门。
汉阳在秦朝隶属于南郡,在两汉时期隶属于江夏郡。大家都知道武昌(武汉市武昌区)在东汉三国时称为夏口,是扼守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汉阳就在夏口的长江对岸。东吴的国都曾设在武昌,不过东吴的武昌是现在的湖北省鄂州市。东吴定都武昌(鄂州)的目的非常简单——控制三国交界处的荆州,控制荆州则能保全江东。但要控制荆州必须保住武昌(鄂州),而欲保住武昌(鄂州)必先守住夏口。咱们看地图,曹魏与东吴的边界距离汉江和汉阳非常近,一旦让魏军拿下汉阳,势必给夏口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一旦夏口丢了,武昌(鄂州)就要直面魏军的威胁。更要命的是,武昌(鄂州)在荆州东部,魏军若拿下汉阳、夏口、武昌(鄂州),就等于斩断了荆州西部的吴军与江东本部的联系,让孙权和陆逊首尾不能相顾。
汉阳前临长江,背靠汉江,兼有大别山(非皖鄂两省交界之大别山,此大别山在汉阳东北,也称鲁山)之险,古人称汉阳既是守鄂诸郡之门户,又是荆楚(宜昌、江陵附近)的战略围墙。汉阳在我手,则武汉、荆州皆无忧矣。在唐朝、五代十国、两宋时,武汉称为鄂州,宋人说得明白:“鄂州能存,则必因汉阳为门户,汉阳丧于敌手,则鄂州必不能守!”宋朝设汉阳军,治今汉阳区,辖区和明朝的汉阳府差不多大,也是管辖汉阳和汉川二县。
在北宋时中原一统时,汉阳的地理优势还不显山露水,等南宋退守南方,与北方的金朝划淮河、秦岭为界后,汉阳的战略优势立刻突显起来。南宋疆域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以临时国都杭州、江宁(江苏南京)为重镇的江东本部,以成都、重庆、汉中为重镇的巴蜀,以襄阳、鄂州为重镇的荆湖地区,以及荆湖以南的两广。
三条防线中,由于荆湖防线夹在两大防线之中,战略地位特别重要。一旦让金军拿下荆湖,江东和西川的联系就要被斩断,金人可从容击破。为了守住荆湖防线,南宋往荆湖地区运输大量战争物资,尤其是北方防御金军(后为防御元军)的军事重镇襄阳。这些物资要运到襄阳,走水路是必须经过汉阳的。宋人曰汉阳为荆襄之咽喉,未有人扼我之咽喉而我尚能活的。
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一月,宋度宗已崩,恭帝即位不久。元朝大将伯颜已杀到汉江口,南宋的淮西制置使夏贵以重兵守之。伯颜用了声东击西之计,放出风声要从汉阳渡江攻鄂州,夏贵知道汉阳的重要性,立刻出兵救汉阳。夏贵被伯颜调虎离山,夏贵重兵守卫的沙芜口被元军轻易拿下。没过多久,南宋的汉阳守将见大势已去,开城降元。南宋的鄂州在元军的重压之下还能独存,主要就是因为汉阳尚在宋人之手。
等汉阳易主之后,鄂州已经守不住了,鄂州守将屈膝降元。当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听说汉阳、鄂州相继失守,被吓到六神无主。汉阳、鄂州丢掉之后,南宋的江东本部门户洞开,1276年,南宋小皇帝赵 (也作赵显)降元,南宋亡。南宋残余势力还在反抗,最终于1279年被元朝彻底消灭。
到了清朝时,汉阳府的辖区扩大了,北接河南,南至洪湖,守长江西岸。其实无论汉阳府辖区大小,汉阳都是守卫武昌府(今武汉)的门户,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802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