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图)

散文社2022-10-16 01:01:49390

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

我们在读古籍的时候,会发现不少古代女子只有姓没有名,哪怕已经到了皇后这种级别,也只记载了她们的姓氏。实际上这跟古时候男女地位的差异有关,女性起名时往往会简化,名都很简单,或者没有。有的出嫁后,会直接跟丈夫姓,然后根据家里的排名来起名。我们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时期的民俗发展轨迹,找寻一些古人给女子起名的规律,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姓氏加行第

古代绝大多数女子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应明确表示自己的姓氏,以适应“同姓不婚”的人伦规约。周代贵族妇女在人名称谓中往往是行第序号加上姓氏,以示与其他同胞姊妹的区别。

如:伯姬(姬家长女)、孟姜(姜家长女)、仲隗(隗家二姑娘)、叔詹(詹家三丫头)、季姒(姒家四闺女)、少嬴(嬴家老姑娘)等。

发展到后世,就是王二姐、尤三姐、刘四姐、杨八姐、苏小妹之类姓名格式。

疏解: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图)  第1张

(二)姓氏加“姬”“娥”“娘”等

这里的“姬”、“娥”、“娘”等只是对女子的一般性的称呼,并非其人真正的个性化名字,例如历代文艺作品中的虞姬、温姬、赵姬、曹娥、秦娥、窦娥、吴娘、萧娘、徐娘等。

在姓氏和“娘”之间加上行第序数,是上述两种女子姓名格式的融合,如:公孙大娘、孙二娘、扈三娘、黄四娘、赵五娘、辛十四娘等。

疏解: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图)  第2张

(三) 已婚妇女以夫家姓氏称

这又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其一,称为“某人妻”。

如《后汉书·烈女传》中的“渤海鲍宣妻”、“太原王霸妻”、“广汉姜诗妻”等。汉末《胡笳十八拍》的作者、著名的女诗人蔡琰,字文姬,可以说是有名有字的一位特殊的女性了,但在《汉书·烈女传》的卷首仍称之为“陈留董祀妻”。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有名有姓——刘兰芝,但诗的正题仍为《焦仲卿妻》。

其二,称为“某人妻某氏”。

疏解: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图)  第3张

在丈夫姓名后加上女子娘家的姓氏,例如《焦仲卿妻》的序言写道:“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晋书·烈女传》也是这样:“羊耽妻辛氏”“杜有妻严氏”“王浑妻钟氏”等等。

其三,用夫姓加父姓并称为“某某氏”。

如王二妞嫁给姓孙的,就叫“孙王氏”;刘三姐嫁给姓李的,就叫“李刘氏”。万一碰上相声里说的那种两个姓氏组合为词语谐音不雅或语义滑稽者,如“孙侯(孙猴)氏”“祁马(骑马)氏”“陶王(逃亡)氏”之类,就可省去夫姓而直接称为“侯氏”“马氏”“王氏”了。

其四,儿子成名后,以儿子姓名加上“母某氏”为称谓。例如“陶侃母湛氏”“虞潭母孙氏”“周颀母李氏”等。在封建时代,这叫“母因子贵”。这种对已婚妇女的称谓习俗在当代农村中仍留有痕迹,以夫名称之,如:“满仓媳妇”“保田家里的”等;或以子女名称之,如:“栓柱他娘”、“小翠儿她妈”等。

疏解:给女子起名有哪些讲究(图)  第4张

其五,已婚妇女以丈夫名加“嫂”字称之。

旧时一般女子并没有自己真正的名字,只是依其排行,称为“大女”、“二丫”“三妞”“四姐”“五妹”“老丫”等;

出嫁后,依其丈夫排行,称为“大嫂”“二嫂”“三嫂”等;

年长后,称为“大娘”“二娘”“三婶”“老婶”等。

这是妇女在家族内的称谓,在社交场合就多以“夫名+嫂”来称呼了。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孙犁《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刘知侠《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等,都是颇有名气的文学人物;至于这三位女性人物姓字名谁,读者就无从知晓了。另一种称谓就是“夫名+丈夫排行+嫂”,如鲁迅《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吕剧《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等。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29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