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一下:朱棣当了皇帝,其他的藩王为什么都同意了?(图)
朱棣当了皇帝,其他的藩王为什么都同意了?
朱棣通过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自己当上了皇帝,而很多人也都非常关心被朱棣打跑的皇帝朱允炆的下落,只不过他的下落可以说将会是一个永久的谜团了,没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不过朱棣当了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初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才引得朱棣篡位,但是藩王问题毕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当时其他的藩王看到朱棣当了皇帝,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思呢?他们会不会对此产生反对呢?
1、其他藩王为什么不反对
朱元璋分封了宗室子弟25位藩王,但实际上最有威胁的只有2位,北平燕王朱棣带甲10万,大宁宁王拥兵8万,其他藩王军队少则3000多则1.9万,这些单独的藩王几乎不如一些知县更有势力。在建文帝削藩之下,齐泰是主张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其他则不足为虑,这应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建文帝就是不听兵部尚书的,反而很赞同太常卿黄子澄的,要削比较弱小的犯错了的藩王。很快建文帝废削五藩,没有什么压力但实际上造成藩王之间人人自危,开始向燕王靠拢,朱元璋分封的时候25位藩王单独拿出来和大明王朝来比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朱允炆的削藩让这些藩王开始自觉抱团了,燕王的政治机会就来了。
朱棣本身的身份也是比较特殊的,是大明北边防线的总司令,有“节制沿边士马”的权利,是抵抗北方入侵的守边之王。朱元璋更是留下《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也就是朱棣后来起兵的道义和借口,因此后世也将朱棣起兵称为“靖难之役”。
朱棣虽然势力不弱,但和整个大明相比还是捉襟见肘的,因此朱棣对另一位藩王的势力动了心思,宁王一直态度暧昧,处于观望状态,朱棣借口求援,来见宁王乘机收买朵颜三卫和宁王官员,在假借辞行的时候,收编了宁王的军队。
由此整个北方最精锐的骑兵都在燕王朱棣的旗帜之下,主动权逐渐向朱棣倾斜,接连的胜利让其他藩王更加拥护朱棣。等到朱棣成功入主大明,其他藩王本身势力弱小,如果不是朱棣成功,建文帝更是不会放过这些藩王,朱棣成为皇帝之后,这些藩王来说是救星。
一来这些藩王实际上没能力反对,二来朱棣毕竟是藩王上位,对这些藩王比建文帝来说要“温和”一些。
宁王因为被朱棣夺权,不得不追随燕王,辛苦一场做了他人嫁衣,燕王成为皇帝之后,立马反悔与宁王共分天下的豪言。宁王求封苏、杭都被拒绝,最后选了南昌府。仁宗和宣宗时期,都又上书要求移封,皆被拒绝。
自此宁王是不甘心的,一直酝酿到第四代宁王朱宸濠,终于造成了一场十余万的兵灾。唐伯虎就被宁王看中,不得不装疯卖傻以逃避。王阳明当时刚平定了贼寇,已经交了兵符,手上无一兵一卒。但是王阳明凭借自己的智慧,用疑兵之计拖了宁王十天,组建了八万军队,乘南昌空虚,直扑南昌,逼迫宁王回援,最终在鄱阳湖决战,短短35天实际决战就3天,王阳明就平定了朱宸濠的叛乱。
2、建文帝的削藩
即皇帝位后,建文帝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
建文帝削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建文帝将周王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
为什么首先选择周王呢?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这次削周王,名义上是因为周王次子告发他“异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建文帝一直以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对手,这次削藩的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二人皆为妃所生(在此问题上有异议),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建文帝先废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们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将燕王迁封到南昌,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
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
3、明朝削藩的结果
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可以说,建文帝的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
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从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这样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
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已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9853.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