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古代同姓不能结婚是真的吗(图)
古代同姓不能结婚是真的吗
关于古代结婚这个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父母来做主的,毕竟在古代封建思想还是很强的,不过也会有一些人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过在古代结婚还是有一些规矩的,就比如说,这个同姓的男女之间是不能结婚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有这种说法,现如今早就没有了。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国公子重耳到达宋国,宋襄公把马八十匹送给他。到达郑国,郑文公也不加礼遇。叔詹劝谏说:“臣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别人就赶不上了。晋公子具有三条,上天或者将要立他为国君吧,您最好还是以礼相待。父母同姓,子孙不能昌盛。晋公子是姬姓女子生的,所以能活到今天……”这里说的是,父母同姓,子孙不能昌盛。
《左传·昭公元年》里则有“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的说法。
晋平公有病,郑简公派子产到晋国去聘问,并问候病情。叔向询问子产,子产说:“……国君的姬妾不能有同姓的,不然子孙不能昌盛。美貌者集中到一个人那儿,那样就要产生疾病,君子所以厌恶这一点。因此《志》说:‘买妾不知道她的姓,就用占卜来决定。’违背这两点,古人是非常注意避免的。男女婚姻要辨别姓氏,这是礼仪的大事。如今国君的宫内有四名姬姓女子,大约他的病就是源于此吧……去掉这四名姬姓女子还可挽回,不然一定会加重病情。”叔向说:“说得真好啊!我闻所未闻。这些话都说得很对。” 这里说的是,姬妾不能有同姓的,不然子孙不能昌盛。
《国语·晋语》中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什么意思呢?是说:同姓不能结婚,这是厌恶不能繁殖。
《国语·晋语》中,司空季子提出同姓同德异姓异德的说法。司空季子说:异姓就会导致异德,异德就会产生异类。异类即使有亲近的血缘,也可以男女结婚,生育后代。同姓就会同德,同德就会同心,同心就会同志。同志之间即使血缘关系遥远,男女也不能结婚,这是畏惧亵渎的缘故。亵渎就会生怨,怨乱就会生灾,生灾就会灭姓。因此娶妻避免娶同姓,这是畏惧灾乱啊。所以不同德的两姓可以合为婚姻,同德的两姓则以德义相亲。德义可以产生利益,利益,可以加厚族姓关系。姓与利相互延续,两者相成而不离散,这样才能稳固族姓,保有自己的一方土地。
为何禁止同姓结婚呢?史学家吕思勉排除了血族结婚,有害遗传、有害于健康等说法,认为:以实际言,此项禁例,所以能维持久远的,大概还是由于《礼记·郊特牲》所说的“所以附远厚别”。因为文化渐进,人和人之间,妒忌之心,渐次发达,争风吃醋的事渐多,同族之中,必有因争色而致斗乱的,于是逐渐加繁其禁例,最后,遂至一切禁断。而在古代,和亲的交际,限于血缘上有关系的人。异姓间的婚姻,虽然始于掠夺,其后则渐变为卖买,再变为聘娶,彼此之间,无复敌意,而且可以互相联络了。
即便是古代,也没有完全做到同姓不婚的,更何况是现今,现在完全可不必顾忌此类说法的。吕思勉说:“现在的所谓姓氏,从各方面而论,都已毫无用处,不过是社会组织上的老废物罢了。”(《中国通史》)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42615.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