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题西林壁》·苏轼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1:44:35729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时代: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译文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 展开阅读全文 ∨

题西林壁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 考点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 考点参考答案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宋 苏轼
3.题写
4.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察事物,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意思对即可)

题西林壁 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48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