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郑燮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3:49:231195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作者:郑燮

时代:清代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译文


译文
将鲜鱼卖了二百文钱,买了米粮,停好了船,准备开始做饭。
可是拔来的芦苇却是湿的,难以点着,只能先暂且晒在种有垂杨的古岸边。

注释
籴粮:买米。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考点


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1.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5分)

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6分)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考点参考答案


1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2分)

2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


解析: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52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