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襄邑道中》·陈与义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4:04:291096

襄邑道中


作者:陈与义

时代:宋代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 译文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注释
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不知:不知道。
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

襄邑道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襄邑道中 考点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2分)

襄邑道中 考点参考答案


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1分)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2.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1分)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意对即可)

解析:略

襄邑道中 赏析


  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 展开阅读全文 ∨

襄邑道中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535.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