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姚鼐原文赏析及考点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作者:姚鼐
时代:清代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译文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注释
舂(chōng)锄:白鹭;
扑扑:扑打翅膀。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考点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感鹤
【唐】白居易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ān):低空飞翔。【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2)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AC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3)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②和⑤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③和④。
①风声鹤唳②龟鹤遐寿③焚琴煮鹤④梅妻鹤子⑤松鹤延年
(4)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考点参考答案
分析 《感鹤》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寓言诗.在诗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鹤的形象,以鹤喻人,含讽喻之意.
解答 (1)B “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错,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旦兴起贪欲之念,被箭射下来后被捕获”,不是“不幸”,而是自己起了“贪欲”.
(2)AC 《山行姚鼐》是清代姚鼐写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山间环境的恬谧安静、和谐美好表达自己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诗中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隋宫燕》是由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一、二句用倒装手法写燕子倾诉的画面.三、四句是从燕子的角度来着笔写隋朝灭亡后隋宫的冷清与萧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叹息及对隋王朝的衰亡之感.这首诗移情于物(燕子),构思巧妙.
(3)风声鹤唳: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龟鹤遐寿:相传龟、鹤寿有千百之数,而用于比喻人之长寿.或用作祝寿之词.亦作“ 龟年鹤算 ”、“ 龟龄鹤算 ”等.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梅妻鹤子:文化典故.宋代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松鹤延年:松和鹤在民间被视为仙物,仙物自然是长生不死.两种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祝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4)本题分析作者的情感,注意题目的提示“借鹤的变化”,答题时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野鹤的变化,注意野鹤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分析诗歌中野鹤的比喻义,从而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诗歌的前八句是写原本的野鹤;9-16句是写野鹤的变化.野鹤所比喻的形象可结合诗歌的后两句“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分析.
答案:
(1)B
(2)AC
(3)甲处:②⑤;乙处:③④
(4)诗人笔下的野鹤原本卓然不群,高飞于天际,与俗众始终保持距离而不曾同流合污.十余年如一日,正直高洁,操守坚定.然而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野鹤一旦兴起贪念被捕获,便随遇而安、甘心堕落而不自省.曾经的卓然不俗、耿介正直也完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作者通过描写野鹤境遇的变化,讽刺那些貌似“清高”实则立志不坚、为名利之欲抛弃理想宏愿的人,表达了对清高孤傲、坚守名节的真君子的渴望.
参考译文:
鹤有不同群的飞翔在野外田间.饥饿不啄吃腐烂鼠肉,渴了不饮盗泉的水.坚贞的资质自然就孤耿正直,象这样有几十年了.一旦兴起嗜好的欲念,于是被带丝线的箭牵扯住.不只是想念稻米,兼或也争腥鱼羊膻肉.不只是依恋主人,兼或也玩耍于乌鸦和鹰鸟之间.事物的心态不可预料,天性有时变迁.为了一饱尚且如此,何况乘坐了士大夫的车子呢?
赏析:
此诗题目为《感鹤》,全篇也都围绕着鹤来写.鹤本是一种惹人喜爱的鸟.《世说新语》中以“鹤立鸡群”来比喻人才德突出或仪表出众.古人还有鹤为仙禽的说法.因此诗人在这首诗里落笔描写鹤的不同寻常之处.诗一开始说有一只鹤,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鹤本是仙禽,加之这只鹤又是不愿入群随俗者,则其不与俗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自不待言.因此诗人说它饿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饮盗泉之水.①腐鼠:腐烂的死鼠,比喻轻贱之物.《庄子•秋水》:于是鸱(鹰的一种)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②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相传县境有八十七泉,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为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在这里用腐鼠、盗泉代表肮脏,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物.通过描写鹤对这些东西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来刻画它的高洁.《淮南子•说山训》说:“曾子之廉,不饮盗泉”.陆机《猛虎行》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可见这只非同寻常的鹤具有贤人曾参那种清廉节操的,即使是与众鸟共同飞舞,它也自有卓然不群之处.诗人进而指出,这只鹤的这种情况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可见这是一只操守坚定、永远不会堕落尘俗的野鹤.
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即使操守坚定、耿介正直的野鹤,一旦兴起贪欲之念,被箭射下来后被捕获.这样,从前那种鹤立鸡群的卓然不俗,那种不食氵巫腐的耿直,就都成为过眼烟云,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诗人在最后以感叹收结:为了混一碗饱尚且会尽弃多年的高洁,况且能有乘坐大夫之车的厚遇呢!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生活中的某种哲理,人的某种志向或情趣.寓言本身就是一种喻体,即使不指出本体为何物,人们也会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到诗人的用意所在.读了这首诗,读者不难明白诗人意在讽刺那些立志不坚、为口腹之欲抛弃宏愿的人.从诗中带有故事性的描述来看,应当是确有所指的.诗的大部分都在写鹤,以鹤喻人,只是尾部发了四句议论,这些议论与一般寓言中的议论不同,并非概念化的,而是用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写紧密结合,以浅映深,造成抑扬跌宕,使人感到那种见小利而忘人格,见大利必大失“清风”的“高洁之士”,只不过是徒摆“清高”的姿态而已,一旦有利可图,那些不甚高洁的举止就会把一切都暴露出来.白居易另有一首《鹤》诗,描写了另一种鹤:“低头只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或许这种清高孤傲的丹顶鹤才是他的理想.
点评 松
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1] 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死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被赋予高洁不群地形象.
鹤
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那
松鹤延年瓷板画--叶烈青作品
松鹤延年瓷板画--叶烈青作品
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鹤在民间被视为仙物,仙物嘛,自然是长生不死.
两种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祝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赏析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59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