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原文赏析及考点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作者:杜甫
时代:唐代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窥 一作:征)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译文
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考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欣赏练习]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诗开头两句描绘昭君生长的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突出三峡势若奔驰的雄伟姿态,点出题意。
B.诗的三、四两句简短而雄浑有力,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C.诗的五、六两句揭示出汉元帝的昏庸,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是造成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的原因,也写出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D.诗的七、八两句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怨恨始不见遇,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D
提示:
鉴赏提示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一生不得志,漂泊流浪于各地。 写此诗时,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与昭君相似。他虽在夔州,距故乡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涤”。故乡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726.html 转载需授权!